民营化论争:无人喝彩的“风头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1:0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林雨 郎咸平近日成了“风头趸”,预期还将在流行的年度人物评选里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个风头趸却无人喝彩。他对海尔、格林柯尔、TCL等企业的一系列“炮轰”,与经济学家们的“主流话语”格格不入。《老子》有云,鱼不可脱于泉。惟独郎咸平偏要出这风头。“出风头”的代价往往是孤独。郎咸平的孤独,不是江湖的寂寞,他还没有达到“会当凌绝顶
有媒体分析认为,经济学家们之所以“不支持”,是来源于这样的理论依据:任何改革都须支付社会成本,国企改革同样如此。这个成本就包括在改革过程中国资的流失。如果国企不改制,它就像会“冰棍”一样融化,同样要流失。既然改与不改都存在流失,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国有资产宁可流失也不“坐失”。这样的盘算,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但却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原则,那就是社会公正原则。 目前正在进行的这场国企民营化浪潮,恰恰是以社会公正为代价的。国企产权名义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但是真正的产权所有者,在国企产权改革中却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的产权交易市场,没有保障公众利益的健全的法制建设和有效监督,在这场汹涌的产权改革浪潮中,国企管理者们摇身变大股东,民营企业猛挖国企墙角,国资大量流失,国企全体股东利益的受损,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 有公正,才有公平。没有公正的社会,哪来公平的市场经济?国企改革不能以社会公正为代价。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等到市场、法制、监督尽善尽美之后才能进行国企改革,但是当前国企产权改革中的国资大量流失却让人触目惊心。郎咸平揭示出格林柯尔进军国企中的使用的“七种武器”,我看也不见得尽是捕风捉影。 社会公正不仅仅是社会学家才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成为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效用”和“福利”是经济学家们的口头禅,而片面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就能带来社会总福利的增长。即使从公共知识分子的要求出发,面对社会不公正,经济学家也应该当仁不让发表自己的声音。郎咸平事件的意义不在于辩论最后走向何方,得出怎样的一个结论,而在于争论的本身,有较真,才能看得真,有较劲,才有后劲,在这个意义上,郎咸平不是在泼冷水,而是点了一把火。 据报道,郎咸平下一个“攻击”目标锁定了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三九集团以及民企南京斯威特和上海的复星实业。国企改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造就民营寡头。中小企业才是民营经济的主流,郎咸平并没有站错队伍。在更多中小投资者眼里,郎咸平是真正的英雄,不仅敢于在市场环境好时发表“盛世危言”,更敢于在市场环境恶劣时“仗义执言”。无人喝彩的郎咸平,以孤独的呐喊打破了经济学家们的“集体失语”,指出了“民企正在进行一场瓜分国资的盛宴”的现实(心里亮堂的人都知道,郎咸平矛头所指的“民企”是什么),体现了一个经济学家的良心。 经济学家张天蔚是为数不多的公开支持郎咸平的学者之一。他在肯定郎咸平系列批判工作的现实意义的同时,认为新一轮以“转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高潮已经开始。这一轮完成之后,一批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将悄无声息地产生,而其背后,则是数目可能高达数万亿的资产,完成由“公”到“私”的转移。果真如是,或许,不出三几年,到伦敦桥去收购切尔西的,不是俄罗斯的阿布,而是一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暴发户。(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