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到中国投资 胆子再放大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2:58 商务部网站 | |||||||||
投资中国,不一定非去北京、上海不可;只要了解自身的定位和优势,配合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思维,胆子再放大一点,新加坡人一定能发掘无限商机。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华南与华西区域署长潘金成,从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多年观察和自身的投资经验,总结出以上心得。
他首先指出,中国传统的经济动力,主要在以黄河流域形成的环渤海湾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这几条河流的上游都在四川境内,所以四川自古就因物产丰富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企发局重视这些区域,因此在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广州、成都、重庆都设有办事处,协助有意愿和有发展潜力的新加坡企业开发中国市场,也争取有实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到新加坡国上市。 潘金成认为,有意在华投资新加坡企业,除了要配合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例如西部大开发),也要留意地方政府的发展思维。 “比如上海重视吸引跨国公司,北京?重发展资讯科技,广州注重商贸和物流。至于四川等内陆省份,当地生产的商品,可以直接卖给当地人。” 他注意到已经赚到钱的新加坡公司,大多是比较低调的中小型企业;反观我国政联公司在中国的表现,他认为,他们是用经理人而非企业家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市场,所以在决策上有时会比较谨慎,也因此难免会错过一些商机,否则表现会更好。 潘金成不讳言,新加坡企业在国内市场养成一些惯性思维,使他们在中国遭遇挫折。 “新加坡人太过重视投资企划书(ProjectReport),经常忽略对商业伙伴的选择。当然,这不是说投资企划书不重要,对市场情况一定要心中有数。只是中国投资环境变化很快,更需要与熟悉当地情况的生意伙伴合作。一般(新加坡企业)都因为找不到好的合作伙伴,才会失败。” 既然交了“学费”,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但没必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潘金成认为,中国经济体系庞大,市场深度也够,新加坡企业“胆子可以再放大一点”。 他指出,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政府一再出台各种商业法规,使得中国的营商环境比起十年前大为改善。不过到地方上去投资,还是要小心谨慎。 “中国的商业环境还处于规范过程中,也因此才有机会。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虽然比较规范,但商机就不多了;反而像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佛山、江门、顺德等二、三线城市还有发展潜力,可以辐射全国。” 潘金成曾获新加坡哥伦布奖学金到澳洲墨尔本大学攻读工程系,取得一等荣誉学位之后加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并在1986年至92年间担任经发局香港办事处主任。1992年之后,他加入新科技资讯企业及其他大型企业,在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制造业、通讯、信息产业等领域具备经营管理的经验。2001年,他加入贸易发展局(即企发局的前身)工作。 (信息来源:驻新加坡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