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四中全会前瞻:制度环境巨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1:2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记者 田川 张凡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焦点可归结为“一份文件,一个报告”。“一份文件”,就是将提请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一个报告”,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将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而宏观调控政策下一步的新走向,也有望在这次全会上趋于明朗。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于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这次全会的焦点可归结为“一份文件,一个报告”。所谓“一份文件”,就是将提请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而“一个报告”,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将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执政能力理论:催生政经新局

  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四中全会的重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异乎寻常地以政治局会议名义指出:这是一项战略决策。显然,虽排列为第二项议程,但却是会议的主题所在。鲜明地把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作为中央全会议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四中全会召开前夕,一部由影星唐国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绝对权力》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这一主旋律的题材说的是: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全省前列的故事发生地“镜州市”,一边是鼓舞人心的经济发展态势,一边是党政关系不顺,两套班子内耗。

  《绝对权力》所揭示的带着转轨阵痛的繁荣,正是眼下中国时局的真实写照:一边是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边是相对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破解这种体制性难题?———增强执政能力,按北京方面媒体的说法,这一议题是“重要而紧迫地”摆在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的中国执政党的面前。

  据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将有13%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到2010年将达到25%。这表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中产阶层在发展扩大。作为执政党,在整合社会各方利益、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中,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不久前在《半月谈》杂志上发表观点认为,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的阶段。所有这些,都对执政党驾驭市场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执政能力作为一项战略决策,由此成为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

  那么,四中全会将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举措,会包括哪些内容呢?虽然文件内容最终公布要等到全会召开后,但据香港《大公报》引述北京党建专家的话分析,事实上8月22日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的讲话中,已经透露了文件的大体框架,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四大任务,以及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七项重要内容。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透露:“这是第一次将‘执政能力建设’细分为7个方面,过去一直是六点,这次又加了一项‘执政环境’。”

  据《天下》周刊记者从广东省社科院了解到,今年6月初,广东省委下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省社科院于6月上旬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课题组,并作为2004年度院级非常规课题做了立项。8月中旬,课题成果已上报到省委领导。

  据参与该课题的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课题组是从五个层面进行的进行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的,包括: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此外,今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与中央党校教授卢先福曾应邀进入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班上,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主题讲解。据黄宗良不久前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透露,他在中南海讲解的重点,是世界各国执政党的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启示。他认为,要保障党的成功执政,就必须从政治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保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贯彻,党的肌体健康要靠制度建设,重点是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权力来源”讨论:民主政治升温

  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会给中国社会政经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随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加强,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有望给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五方面的积极变化:党内自身净化和完善机制,有望取得进一步成果;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有望得到扎扎实实的推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望进一步落实,从而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望取得新的繁荣;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有望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拓展。

  这其中可看出端倪的是,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大气候下,近期关于明晰“权力来源”,依法执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讨论正在升温。最新一期的《瞘望新闻周刊》发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的文章说:“从共产党来说,掌权、执政,无非就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执政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所以就必须受制于人民;国家的权力归人民所有,所以就必须服务于人民。”上周,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公务信息要公开就不能遮遮掩掩》的时评,强调要真正实行政务公开,“只有老百姓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权,人民当家作主才可能变为现实。”文章进而批评,一些政府部门之所以在政务公开的实际操作中,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归根到底,是没有牢记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一基本事实”。

  因此可以预期,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形势下,政务公开、提高政策透明度将是一个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已于9月上旬作出决定,通过公报每月一次向社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详细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就此表示,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依法公开进行。如果没有做到依法公开,缺乏透明度,审判工作就失去了合法性。吏治新法:纪检改革和权力制衡

  事实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给制度环境带来的变化,在四中全会前夕就已悄露端倪,吏治改革就是其中之一。9月8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集中刊出并详细解说了中共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6个文件。

  6个文件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是相当大的。如《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据文件精神,上级党委全体委员会对下级党政干部的表决,要采取无记名的投票方式。

  票选制的核心是在决定干部人选时,由党委全体会议一人一票表决决定,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同其他副职、其他领导成员一样,只享有一票的权利。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投票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也如实体现选举人的意愿。有党建专家指出,改革人事制度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党内民主,从根本上解决决策机制和权力制衡的问题。

  作为解决权力制衡问题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四中全会后党的纪检体制的改革也将推开。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巡视去强化对省区市党政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用派驻来加强对部委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在领导体制上,派驻机构由现行的双重领导变为纪委监察领导机关直接领导;在工作职责上,派驻机构由过去协调部门领导班子抓反腐倡廉变为重点监督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干部管理上,由现行的驻在部门管理为主变为干部的提名、考察、任免、招录主要由纪委监察领导机关负责。纪检部门相对独立性的增强,将加强对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的权力制约,防止“一把手一手遮天”。

  执政能力建设也给民营企业主阶层带来了新的机会。如在社会新兴阶层崛起的新形势下,执政党提出了“探索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员中选拔干部”,吸收新兴阶层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思路。新颁布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两个文件对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人员参加公开选拔作了原则规定。这让民营企业界人士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并直接进入行政管理系统。可以预期,四中全会后,这种开放、开明的政治氛围将更加浓厚,从而有利于中国民营经济的成长。(观宇/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