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牵动日系车全球战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0:1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本报记者 王丹妮 通讯员 马操、邱创泓 9月6日,广州汽车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广州丰田汽车公司正式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总投资38.21亿元人民币(约合4.6167亿美元),注册资本13亿人民币(约合1.5706亿美元),双方各持50%的股份,2006年上半年投入生产丰田新一代佳美(CAMRY)。至此,日本的三大整车厂丰田、日产、本田已齐聚广州。
对于为何落户广州的原因,每个汽车厂家给记者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有市场的吸引、有政策的原因、有双方的需要。然而,当我们再回到当时的合作背景,就会发现,无论是本田的“乘虚而入”、还是东风的南下、抑或是丰田与广汽的联姻,都折射出中外双方的布局与战略,而在此当中,广州既是他们争夺的一块宝地,更是他们全国布局乃至全球布局的一个据点。 取代广标 广州本田待价而沽 提起广州本田,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它那曾经苦难的“前世”———广州标致。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中法合资企业(共有5个股东,其中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占股46%,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占股22%),经过11年的发展,由于引进的车型落后、质量不高、销售服务不畅、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以及中法双方的战略利益冲突和管理方面的失误,导致产品积压、连年亏损,到1996年,已负债高达29亿元人民币。 1996年4月27日,广州市委常委会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更换广标合作伙伴。并专门为此成立了广州市轿车工业领导小组,直接领导这一战略性调整重组工作。 经过艰苦曲折的谈判,中法双方于1997年10月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法标以“1法郎”的价格把其在广标22%的股权转让给广州方面,而广州方面负责还清广标欠法标的贷款。广州方面以同样的方式妥善解决了其它3家股东的退出,为原广标的顺利善后和广州轿车项目顺利重组打下漂亮的开局。 广州轿车工业领导小组在选择轿车项目新的合作伙伴中,吸取过去教训,引用市场竞争机制,采用货比三家的原则,先后与包括宝马、奔驰、欧宝、菲亚特、现代和本田等8家国际上主要的轿车制造商进行了接触。 “我们最后选择了日本本田技研株式会社作为广州轿车项目的新合伙伙伴,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与本田公司按50:50的出资(中日双方的出资额为2亿美元)比例进行合资,分别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谈到当年的选择,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难掩胜利之情。 对于本田为何选择广州,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报部部长长井昌也在9月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广州市政府向本田发出了邀请,我们只是接受了邀请。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外方还没有自由选择地址的权利。”其言下之意,似乎本田落户广州只是当时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但实际上,本田公司在“广州标致”破产清算“低价待沽”的时机介入,正显示了本田全球战略的精妙。 在当时,中国的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已分别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法国雪铁龙合作,而长安汽车已与日本铃木合作,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合作,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和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企业集团所属的中华汽车公司合资,其他具备轿车生产资格的厂家也寥寥无几。而此时,广汽集团、广州市政府急于盘活“广州标致”,本田此时跳出来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不仅低价收购到了“广州标致”,获得了当时相当稀贵的轿车生产项目,并且得到广州当地政府和广州市民(尤其是广州标致的原有员工及家属)的拥护。而广州本田的员工具有的不是成功的经验,也许更多是原广州标致失败的教训,然而失败会使员工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这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外,上汽、一汽、东风虽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巨头,但是相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他们存在着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机构臃肿等毛病,而选择与广汽集团合作,本田在零部件配套和质量控制上又可以轻松得多,并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所以,对于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本田来说,广州的邀请是一个绝妙的机遇。 联姻广汽 丰田谋完美布局 本田与日产的落户,使广州成为继上海、长春之后的第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丰田佳美项目的加入,则大大加重了广州作为中国重要轿车基地的筹码。而广汽与丰田联姻正如丰田北京事务所相关负责人所讲的“是双方战略的需要”。 2004年9月6日,在广州丰田正式成立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媒体提出的,丰田为何在大众通用已开始整合其在华合资企业时,反而选择与两家企业合作的这一问题,丰田公司副社长白水宏典的回答可谓直白透顶:“按照中国的政策,外资企业在华可以选择两个合作伙伴(轿车生产),丰田当然会考虑究竟是选择一个合作伙伴有优势还是选择两个合作伙伴有优势,我们认为与两个不同的伙伴合作更利于丰田中国事业的发展。”而至于为何选择广州,白水宏典表示,丰田的宗旨是到有需要的地方去生产,由于佳美在中国特别是广东地区十分畅销,这里的市场需求最大,所以丰田要把佳美项目拿到广州来。 丰田落户广州,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提到丰田与一汽的合作。 丰田公司一直认为,其在中国市场所处的地位与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中所处的位置不相称,他们的目标是要占有中国市场10%的市场份额,为此必须在中国寻找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2002年6月,在丰田的“要求与帮助”下,一汽成功重组天汽。这为一汽与丰田的合作扫除了所有政策障碍。2002年8月,一汽与丰田终于正式签署双方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可以说,通过“天一合作”,丰田跨过天汽,绕开了中国政府规定的外资企业只能和两个轿车生产企业合作的政策壁垒,终于与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一汽集团名正言顺地走到了一起,同时也把天津丰田和四川丰田整合到“一汽丰田”的大框架之下。 就在一汽扫除了自身与丰田合作的所有政策障碍的同时,也为丰田争取到了另外一个合资名额。这为以后丰田与广汽合作埋下伏笔。 在丰田与广汽谈判的过程当中,一汽表示要在新公司中占30%的股份,但是最终广汽用双方各50%的份额与丰田达成共识,一汽出局。本田在与东风合资生产整车项目之后,广汽的神经就特别地敏感。它知道必须重新寻找一个合作伙伴,才能可以制衡本田,并增强自身的地位。因此,广汽拒绝一汽乃情理之中。 对于丰田来说,选择另一合作伙伴可以达到制衡一汽的目的,而制衡一汽的利器便是佳美。佳美在全球畅销无阻,在中国的南方更是“最受欢迎的进口车”。 “南方最大的轿车生产企业除了广汽集团,再没有其他”。丰田中国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的言下之意是,丰田选择落户广州完全是因为市场的吸引力,至于与谁合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是,该人士承认:“丰田与广汽合作,不仅仅是丰田中国战略的需要,也是丰田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据点。” 从丰田的发展战略上看,其目标是坐二争一,力求成为世界汽车生产销售的龙头老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巩固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份额之外,亚洲新兴市场特别是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中国,就是丰田必须认真考虑并加快开拓的地方。而丰田要在中国汽车市场占10%份额的目标,仅仅依靠一汽是很难完成这一目标的。 如今,丰田在中国的南(广州丰田)北(一汽丰田)呼应之势已经形成,东边有天汽丰田,西边有四川丰田。在世界汽车市场最具活力的地区———中国市场布局,丰田汽车的野心已暴露无遗。 重组云豹 东风苦心造车都 如果说当年本田落户广州与当时的政策环境有莫大的关系,而日产落户花都,最大的功劳却是风神对京安云豹的收购。 东风有限乘用车的前身是风神汽车,而风神汽车又来源于广州花都的京安云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风神汽车是东风有限乘用车的“前身”,而京安云豹则是其“前前身”。 早在1992年,东风已不能满足十堰、襄樊的地域局限,把未来瞄向广东。东风在广东惠州成立南方事业部,全方位负责位于惠州、广州、深圳等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努力争取开辟轿车生产阵地。但是,东风南方事业部来到广东开辟东风南方轿车基地之时恰逢国家基本停止审批大型轿车项目。经过了8年的等待,东风南方事业部在相继发展了特种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并进入东风本田发动机项目之后,按照东风公司决策,在深圳启动由国家经贸委批准的2升级轿车项目,谋求快速的事业发展。 2000年初,作为东风2升级轿车经营平台的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风神起步时没有属于自己的工厂,风神产品要依靠委托加工。 接受风神委托加工产品的有两家工厂,位于广州花都的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和位于湖北襄樊的东风轻型客车厂。东风轻型客车厂属于东风汽车公司,后来转制为风神襄樊汽车有限公司,顺理成章地纳入风神麾下。 云豹公司在受托加工风神轿车时,由于自身债务和逃税等历史原因,已严重资不抵债。其时云豹公司总经理正受公安部门通缉,出走海外;部分高管人员或出逃或双规,员工朝不保夕,纷纷另寻他就,公司处在破产边缘。但云豹公司毕竟建厂8年,拥有生产轿车必须的四大工艺、近15亿元资产规模和170万平方米可资利用的土地。风神相信,经过合理整治,云豹的资产和土地将会成为风神赖以立足和发展的良好生产阵地。但同时也必须面对当时的混乱管理、涣散人心和高达23亿元之巨的债务和欠税。经过精心的分析和筹谋,风神决定对云豹实施收购和重组。 从2000年底到2002年7月,总经理任勇在公司董事会支持下,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整治云豹,实施重组。 2001年开始,风神与云豹的关系由代工变为托管———由云豹公司股东授权东风公司派员对云豹的经营运作进行管理。随后,通过云豹股东股权转让,东风公司成为云豹最大股东,风神实现了对云豹的控制。当年7月,风神进一步提出收购云豹的方案,但一方面由于云豹是合资企业,收购手续较麻烦,另一方面当时由于已经揽到了风神的外包业务,云豹开始恢复生产,本身也“俏”了起来,前来寻求合作的还有菲亚特、韩国企业甚至台湾裕隆,这样,风神提出的收购计划“受阻”。 于是,风神就开始从云豹的债权人身上做文章。风神收购了云豹当时最大的债权人———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12亿元云豹债权,收购完成后,风神变身为云豹的最大债权人。2001年底,风神以云豹最大债权人身份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目的在于充分显现云豹所有隐性债务),而后又通过合理比例的偿债承诺与其他债权人达成和解,从而终止法院破产程序,以实现风神最终保住云豹的目的。这样,在半年多时间里,风神得以与云豹的所有债权人达成协议并偿还了所有债务,至此,京安云豹完全落入风神“怀抱”,此时已是2002年7月。 完成对云豹的收购后,风神公司的总部也由深圳移到了广州,并迅即启动了最大设计产能24万辆新工厂的建设,而新工厂的启动,已完全是在东风日产组建合资企业的框架下来考虑的。 2002年9月19日,东风与日产达成全面合作协议,风神汽车正式纳入东风日产合作框架。2003年6月1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原风神汽车公司总体转制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而风神汽车的名号则变为东风乘用车下属的生产工厂。 “尽管花都汽车城是在2003年批准成立的,但它是在2000年随着东风与花都的实质性合作开始规划的,是由东风汽车设计院和广东省城乡建设设计院联手,以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继而以东风乘用车公司为龙头进行规划建设的。目前一期15平方公里已基本开发完毕,吸引了近百家中外企业进驻。”花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因此,风神项目的成功也是花都汽车城崛起的原因。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