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的背水一战 券商购并欲解危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9:3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谷立志 经营形式几乎降至冰点的券商们近日突然迸发出活力。收购传闻不断,创新申报频现。 结合此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做的“我国证券行业已具备了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变革目标主要针对目前券商小而散、经营业务单一的核心问题,因而改革应该围绕券商的强强联合,打造中国证券业航母以及为券商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方向进行。该人士还透露,此次改革的力度将超过以往,证券业内的创新会有相当多的实质性突破。广发、南方一网打尽中信欲成巨无霸 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0)收购广发证券的风波还没有停止,有关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信集团)收购南方证券的消息又在市场中不胫而走。 “这件事情我不知道,”中信集团董事长秘书苏国新在与记者寒喧一阵后,对于市场中的颇多猜测以最简单的一种方式进行了回复,然而苏国新在说完这句话后,仍然显得不太放心,“最好不要说我不知道。” 中信集团办公厅、公共关系处徐先生对此传闻也表示惊讶,“在我们这个层面还没有听到过这个消息,即使有,现在也应该处于保密阶段,毕竟这些涉及商业机密。” 其实,收购一说也并非空穴来风。南方证券东窗事发之际,原股东明确表示拒绝继续注资,此时,南方证券方面曾设想由中信证券公司和深圳市政府联手对自己进行重组,但中信证券和深圳市政府对此都心存疑虑,因为南方证券的盘子太大,而南方证券的资金黑洞到底有多大还不清楚,因此双方并没有进行实质接触。 如今中信证券破天荒的开始对业内同行进行收购,这本身已充分表明中信证券要成为中国券商业老大的决心。市场预期,一旦整合成功,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南方证券,中国证券业巨无霸将就此诞生。 一位刚从海外归来的证券公司副总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颇感惊讶,“这么大的窟窿他们也敢碰,”他略做思考后又表示,“即使收购南方证券也不可能是以中信证券的力量来收购。收购广发,成其第一大股东,中信证券方面至少要付出9亿元的资金,资金压力已经很大,再去收购南方证券可能会把自己拖垮。如果真有这样的计划,也应该是中信集团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先获得南方证券的控制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不良资产,再将已经逐步变得优质的资产合并到中信证券中,这样既可以避免上市公司负担过重,又可以实现中信‘大证券概念’的打造。” 另据记者了解,中信目前现金流充沛,仅中信集团委托中信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就多达40多亿,加上中信证券前期配股也获得相当资金,所以资金应该不是问题。管理层默许市场化并购放行 在这次券商收购风波中,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券商间收购的问题要由他们自己解决,要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证券业协会的人士对于激战正酣的中信证券“收购战”态度十分平缓。 “其实这是管理层的一种态度,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对此一位券商老总却显得异常激动,“中国券商的苦日子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没有市场化竞争,不鼓励券商做大做强是主要因素。” 现在券商圈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券商不是到了悬崖边上,而是已经在悬崖下边,只是手中还揪着一根草。虽然说法上有些极端,但已充分表明券商的确已处于生死关头。 “与其上面救我们,不如让我们自救。”一位券商老总坦言,“现在国内券商的家数比某些成熟资本市场上的还要多,行情好的时候是‘大券商吃不饱,小券商饿不着’。但这两年行情不好,就演变成大小券商违规也接连不断。” 业内的朋友向记者暗示,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走下去,国内不但不会出现像美林、摩根这样的券业超级机构,可能到时候大多数券商都会倒下,那就是大小券商都不会幸免。造成国内券商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除去自身赢利模式太过单一之外,券商之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实管理层对于目前国内券商“小而散”的局面也深感头痛,但券商不分大小,其背后都有着比较深厚的背景,除非券商经营不善或者出现严重违规,不得不退出这个舞台,监管部门一般情况下很难让他们撤并重组。但看来这样的情况长期维持下去只能让这个群体被不断边缘化,最终甚至出现集体崩盘,因而这次中信证券提出收购广发证券,管理层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平静,这也为中国券业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券商收购战奠定了相当的政策基础。如果中信证券收购成功,这标志着券商间的并购将以市场化的方式展开,而管理层的默许,也表明中国证券业已然掀开了新的一页。试点条件苛刻多数券商难过关 就在中信证券的收购战还在如火如荼之中,其他券商也没有放弃自救的努力。 9月6日,光大证券正式向中国证券业协会递交了申请创新试点证券公司的全套材料。这是自中国证券业协会于8月31日发布《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申报材料有关事项的说明》后,国内首家申报的证券公司。 “具体有何创新活动内容,我们也不知道,”光大证券一位证券营业部经理表示,“现在应该仍处于保密阶段。我们只知道公司是在制定客户保证金独立存管方案,并完成了2004年中期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之后,将全套申报材料上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 “大多数证券公司都在做相关的申报工作,”某券商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这样讲述,“但我估计通过的难度会非常大,按照(证券业)协会提出的要求,目前能通过试点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 当记者问及此次创新试点企业应具备的具体条件时,这位经理表示,“条件非常细,但有几条是硬指标,如近几年的效益状况、资本金的情况、是否存在挪用客户资金问题、是否出现重大违规等等。”他还不乏幽默地说,“不说别的,仅效益一项,众多券商就很难过关了,看来这块大蛋糕只能有几家来分了。” 业界目前普遍认为,在首批通过证券业协会创新活动资格认定的券商,极有可能获得规范后的券商试点集合理财业务资格,由于相当规范,竞争者相对较少,无疑会成为这部分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一批背靠综合性集团的券商,本次试点将凭借集团综合业务的整合能力,而取得更多的业务创新机会。 中国证券业已经到了大变革的前夜,而作为此次变革的主力军——券商们也将背水一战,寻求自救破局。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变革目标主要针对目前券商小而散、经营业务单一的核心问题,因而改革应该围绕券商的强强联合,打造中国证券业航母以及为券商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方向进行。 本报记者戴奕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