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国贸易逆差收紧 对中国出口冲击几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9:30 中国经营报

  作者:覃东海

  重商主义者的托马斯.孟曾经这样宣称:“增加我们财富和金银的普遍方法是对外贸易,必须认清这个规则:每年卖给外国人的商品在价值上要比消费他们的更多。”二战以来,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的相继崛起,再次诠释了这一古老规则:出口,尽可能地出口。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东亚地区的出口主要盯住了美国市场,日本在1986年的高峰时期占据了美国全部进口的22%,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也曾达到美国全部进口的4.5%,2003年,中国已经占据了美国全部进口的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得到飞速发展,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并长期保持巨额贸易逆差。2003年,美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9.7%,美国进口占全球进口的16.8%。美国从1976年以来开始出现持续性的贸易逆差,80年代逆差规模迅速扩大,这种趋势80年代末期一度出现收敛迹象。但是,90年代以来贸易逆差规模重新放大,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例已经达到了5%以上。巨额贸易赤字需要同样巨额的净资本输入进行弥补,也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资产不断增加,美国外债不断累计。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净外债已经占到GDP的25%左右。

  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可以摆脱贸易赤字的短期约束,但是不能摆脱贸易赤字的长期约束。有专家研究了OECD(经合组织)国家1980~1997年间25次经常项目赤字出现逆转的情形,结果发现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例突破5%时,一般就会出现逆转。所以,美国贸易逆差必然要收紧,至于何时收紧,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突然转变等。

  OECD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美国贸易逆差收紧的三个渠道:汇率调整;加强财政纪律;提高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关键性的结论为,由于每一项政策实施都会有相关国内政策的反向调节,从而抵消掉政策实施效果,为了削减美国贸易赤字,必须在汇率或财政纪律上进行剧烈调整。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约1/4的出口产品销往了美国市场,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双边贸易赤字国。从美国贸易逆差收紧的三个渠道看,对中国的冲击各不相同。汇率渠道方面,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政策使得美元汇率变动不会影响美中之间的价格竞争力,反而提高了中国在欧洲和日本市场上价格竞争力。比如,2002年4月到2004年7月间,人民币相对欧元贬值了38.7%,2003和2004年的1~6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分别增长了49.7%和39.9%,均显著高于同期中国的整体出口增长速度。从财政渠道看,政府公共支出的减少将直接减少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但是增税对进出口部门的影响是模糊的。对中国冲击最大的是第三个渠道,即美国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的提高。2000年以来,一方面美国从中国的进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出口开始出现巨增。1999年底,中国市场仅占美国全部出口的1.9%,2004年1~6月,中国市场已经占到美国全部出口的4.3%。由于进口刚性,为了收紧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美国将主要通过不断扩大美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来实现。比如,美中先进技术产品贸易上,2002和2003年的逆差分别为118亿和211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产品出口的各种技术限制,这种逆差主要产生于信息和通信产品,美国在生命科学、航空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仍然是顺差。另外,美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1992~2003年间美国服务贸易累积盈余达8577.53亿美元,抵消了近1/4的商品贸易逆差。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服务贸易上的逐步开放,中国的服务市场将遭受冲击,中美服务贸易可能带给美国迅速增长的贸易盈余,能够部分抵消目前商品贸易上的巨额逆差。

  经验和研究一再表明,施加贸易限制以及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贸易赤字的改善,基于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和汇率争论只会更为频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贸易逆差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