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55个楼盘捧走71个大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09:24 新京报

  200多家开发商和近百家房地产相关机构负责人到会,使此次活动盛况空前

  9月7日,新产品主义颁奖典礼盛况空前,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王贵彬

  颁奖典礼还穿插了乐队表演。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颁奖典礼在欢乐祥和中进行。

  颁奖现场气氛热烈

  9月7日下午,由新京报主办,焦点房地产网、《安家》杂志、新浪网等协办的“新产品主义”颁奖典礼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71个京城楼盘分别获得“新产品主义”名下“最佳户型奖”、“最佳建筑外观奖”、“最佳社区规划奖”、“最佳园林景观奖”、“最佳社区配套奖”和“最具可持续发展奖”6大奖项。

  据主办方统计,此次颁奖典礼吸引了北京200多家开发商参与,近百个房地产代理行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及媒体到会。著名旅日建筑设计师吴松利等建筑界人士和来自新京报、焦点房地产网等媒体领导为获奖楼盘颁发了奖状。

  除颁奖典礼外,活动现场还穿插了抽奖活动和音乐表演。抽奖活动奖品总价值高达人民币5万元,分别被40位现场人士抽走,其中最幸运的5名特等奖获得者分别获得拜戈手表一只,价值高达2700元。

  颁奖现场还邀请了一支主要由外国人组成的乐队,为观众带来了热烈并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

  参加颁奖典礼并抽得二等奖的一位地产代理行人士称,这次为时3个小时的活动堪称京城地产界少有的一次盛典和圈内大聚会。

  读者反响巨大

  主办方新京报社总经理韩文前称,“新产品主义”评选活动自5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历时3个多月,在北京房地产界和广大购房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9月7日下午颁奖典礼的成功举行,意味着该活动已在高潮中基本告一段落。

  “新产品主义”评选活动几个月来吸引了众多京城住宅项目参与,同时还吸引了很多媒体同行的关注和协作,可谓在京城房地产界掀起了一股旋风。此外,由本报出刊,旨在为京城广大购房者提供购房指导的“新产品主义特刊”系列被许多购房者及潜在购房者竞相收藏。有些购房者拿着“新产品主义特刊”前去选房,受益匪浅。每次“新产品主义特刊”出街后,都带动了当日新京报零售量的提升。

  现场花絮

  “下午拿着这个奖去跟客户谈判!”

  颁奖当日,观澜国际花园项目总经理郑颖早早便来到昆仑饭店。在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前,她对记者抱怨说:“怎么获奖的其他企业来得那么晚?得了奖还不赶快来领!”记者问她为什么这么着急领奖,她说:“我领了奖就要走,下午还要拿着这个奖去跟一个团单客户谈判!希望这个奖能给我们带来好运,也能给即将进行的谈判增加成功的筹码!”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陈龙

  场外关注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发表看法———“加强对建筑思想文化的重视”

  张宝全因要事在身未能参加此次颁奖典礼,但会后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此次“新产品主义评选活动”的看法和参与体会。他认为,新产品主义最后的评价体系仍落在户型、景观、园林等一些传统基本元素上,只将建筑文化作为第6大方面“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标准得以体现,这表明“新产品主义”理念还有继续探索的空间。

  张宝全指出,对建筑思想文化和人文关怀的重视,应在“新产品主义”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百日回眸

  5月23日,“新产品主义”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特刊“新产品主义宣言”面世。

  5月28日-6月20日,活动进入报名阶段,为时近一个月;

  6月30日,“新产品主义·横空出世”特刊出街,参赛楼盘集体亮相,并开始初评;

  7月16日,“新产品主义·户型革命”特刊出街;

  7月23日,“新产品主义·景观地产”特刊出街;

  7月30日,“新产品主义·外在之美”特刊出街,评选同时展开;

  8月6日,“新产品主义·配套突围”特刊出街;

  8月13日,“新产品主义·致力可持续发展”特刊出街;

  8月31日,“新产品主义/高潮·前奏”特刊出街,评选活动进入尾声;

  9月7日,新产品主义颁奖盛典在昆仑饭店举行。

  “战斗”日志

  日记主人:本报房地产新闻部全体记者

  新产品主义虽已初战告捷,但新的战役又开始了。我现在随时准备投入下一场战役!

  ———张家齐

  在做新产品主义特刊这段日子里,深为业界给予新京报房地产团队“敬业”

  的赞誉而自豪。———陈龙

  新产品主义活动让我离“半个专家”更近了一步。———袁秀丽

  北京楼市仍欠缺令人折服的产品,这不免令人有些着急。———江玮

  记者所接触的开发商都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配合。

  ———敖虹

  新京报·黄金楼市和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将互为支持、互为依存、互为双赢!

  ———吴海花

  每次采访,都是对项目的一次再了解和解读,现在每个记者对自己所负责采写的楼盘都已耳熟能详了。———张学冬

  我刚加入这个团队,我感到这个队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新京报房地产部记者的艰辛,希望能继续得到磨练。

  ———戴联景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