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以股抵债”是“大股东套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09:10 证券时报

  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袁爱平主任律师吕德璐律师

  不可否认,“以股抵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与前几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反响很大的“大股东套现”行为一样,都属于一种定向的股份回购行为。但是却有着根本区别。

  上市公司股份作为一种资产,甚至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在现金难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以股份作为偿债的代价是一种不违反现有法律体制的金融创新,它与“大股东套现”是有根本不同的。

  “大股东套现”以套取上市公司拥有的货币资金为目的,以“现金”作为股份回购的对价;“以股抵债”则是以“偿债”为目的,以上市公司对大股东拥有的“债权”作为股份回购的对价。《民法通则》第108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第84条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的履行义务。”历史形成的债务是实施“以股抵债”的前提条件,短期内难以现金清偿是实施“以股抵债”的现实条件,偿债是“以股抵债”最本质的法律特征。

  有反对者会有疑问,如果从法律和市场角度肯定了“以股抵债”,无疑会为大股东变现套现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既然大股东可以控制上市公司,那么就可先以各种名义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产据为己有,从而形成“债”,再用“以股抵债”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实现套现目的。

  关于这一点,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试点单位都反复强调,“以股抵债”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纠错措施,用于回购股份的“债”,限于两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发布之前形成的短期内难以用现金清偿的债务;对于该文发布之后形成的债务,不仅不适用“以股抵债”,而且要追究法律责任。在此,笔者建议,如果要推而广之,监管部门应该从实施条件、审查程序、违规处罚措施等角度进一步对“以股抵债”的实施予以规范,尤其对于以恶意套现为目的资金占用,要规定严格的法律制裁措施,那么“以股抵债”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就可以真正起到“纠错”而不是“诱导错误”之目的了。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