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城市是“我们”的还是“我”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叶将将

  近日,关于南京重建大报恩寺的话题成了坊间议论的热点。大报恩寺塔是南京明清时期的重要景观,先后列为明代金陵四十景和清代四十八景之一,不仅是人们烧香敬佛之地,还是登临远眺的绝佳处。恢复和重建这一历史巨观是改革开放后南京市历届领导的想法,也是全南京人的梦想。因此,三年前报恩寺塔的重建就曾向南京市民进行公示,只是由于缺乏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资金和市民反对从而使项目搁浅。事隔三年后,这种公示换成了另一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

  据《江南时报》报道,9月6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概念规划设计两大方案向南京市民进行了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媒体也纷纷开通热线电话,让市民对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孰料,打进电话的市民将建议变成了大报恩寺要不要重建的大讨论。这其中,反对重建的声音甚至占了绝大多数。何以如此呢?大报恩寺作为南京人历史上的“恩物”,似乎不该受到如此的对待呀。

  细看报道,重建大报恩寺总投资6亿元,建设年限3年,预期回报率10%,预期投资回收率限10年。初步规划占地面积约7.6公顷,需拆迁居民约1200户、工企单位十多家。抛开别的不谈,这份资料起码表现了一个事实,大报恩寺的重建是带有营利目的的。这就无怪乎市民纷纷打进电话表示反对大报恩寺的重建了。南京秦淮区的陈家琪老人说,我们现在重点该讨论的是如何保护现有文物,而不是重建这些假古董。笔者对此观点深以为然。我并不反对文物保护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但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在蜿蜒33公里的明城墙所包围的老城内就有1200多处历史遗迹亟待保护,可正面临经费极其匮乏的困境,在这样的时刻,是先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还是重建历史来赚钱是很值得商榷的。

  不过,根据相关文件,大报恩寺重建“似乎”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在此讨论是否重建似已多余。笔者此刻想表达的观点有二:一是历史遗址要不要重建,二是城市究竟是“我们”的城市还是“我”的城市。

  历史遗址是否要重建的问题,是许多发展中的城市面对的。当年的一场圆明园是否要重建的大讨论,很值得在此借鉴。作家从维熙先生就此提出了“完美”与“残缺”说。他认为保留历史的残缺,也是一种美。月圆是美的,一镰新月又何尝不美呢?笔者此前的一篇文章也写过,建筑是城市历史的年轮,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科技、文化气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重建历史遗址,但那永远只是赝品,那个时代的精气神,是建不来的。

  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去年的烟花特别美”。每个民族的历史对今天来说,也是一个去年;每一个人的回忆对此刻来说,也是一个去年。今年烟花的美,是绝不会等同于去年的。去年的烟花也永远不可能在今年重新绽放。

  说到城市是“我们”的还是“我”的,这就是个公众和个人决定权的问题了。城市是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现实往往相左。据笔者记忆,三年前大报恩寺是否重建的讨论,也是反对者多,和者少。可三年后的今天,讨论的话题已然变成了设计方案的选择了。这是市民的声音吗?尽管据了解,重建大报恩寺的经费,并不是来自于财政拨款,而是通过招商引资的市场化运作来实现的。我们也不难看出,重建大报恩寺也是政府着眼于城市发展和服务百姓的“重点工程”。遗憾的是不少市民并不领情。这就把一个似乎难以回避的两难抉择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政府的“好意”,一面是百姓的“民意”。在政府的“好意”与百姓的“民意”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是站在“好意”一边,还是“民意”一边?

  这就是“城市是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城市是“我们”的,它不属于个人。

  写至此,想到了2002年,紫金山头陀岭上观景台建了被拆一事。尽管观景台是拆了,但先期投入的三千多万至今无人认账。

  就用当年处理紫金山观景台时,时任南京市代市长罗志军同志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今后在规划方面绝对不能个别人说了算”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