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9·11引起世界的深刻变化仍在继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访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吴建民

  9·11把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年过去了,美国赢得了很多战争,却始终没有打赢恐怖主义,而整个美国也没有完全摆脱恐怖主义的阴霾。9·11发生后,整个世界都在为美国祈祷,而三年后,新一轮的反美情绪却在很多地方滋生,甚至包括它的盟友。9·11带给中国很多警示,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确,未来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不容错过。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为什么美国人打错靶?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9·11事件三周年系列报道本报记者 孙超

  战争并没有打赢恐怖主义

  中国经济时报:很多人都认为9·11事件是二战以来影响世界最深刻最长远的事件,改变了世界的很多方面。三年后的今天,世界是否进入新的时期?

  吴建民:9·11对世界局势及其未来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这之前,美国人保持着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总要有个敌人。但是冷战结束后,目标并不明确。9·11事件是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次美国本土遭受到的袭击,给美国人的震动很大。之后,美国的战略进行了调整。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的战略调整对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9·11使美国受到了重创,全世界都同情美国,当时的江泽民主席也同布什通了电话,向美国方面表示慰问,同时谴责恐怖主义的行为。但是三年过去了,全世界对美国的做法产生很大的分歧。美国以反恐为旗帜发动了战争,但是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战争有道理吗?9·11之后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战场上的战争都结束了,但是没有完结。法国总统希拉克有一句名言,不能因为战争是非法的,打赢了就成为合法的。这句话意思很明确,这场战争在欧洲人看来是非法的,美国并没有打赢恐怖主义。

  中国经济时报:回顾三年来,9·11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调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吴建民:9·11之后美国明确了主要威胁是恐怖主义,而恐怖主义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军事部署都是根据这个战略而来的。布什表示,今后10年海外驻军逐渐减少,但是今后10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现在谁也不能预料。可以肯定的是,战略调整完全是为了适应目前所面临问题的需要,是一种副产品。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能否执行到底,也很难预料。就像9·11的发生,谁都没有想到。

  第一,美国的战略进行调整,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要改造中东。这种做法和美国的全球战略是联系在一起的,尽管推进得并不是很顺利。阿拉伯世界中很多人对这条大中东计划不以为然,而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对抗和冲突在加剧,而这仅仅是开始。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不久前到欧洲,很多欧洲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都认为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正在成为世界的一个大问题。法国一个著名的战略研究家对我说,伊拉克战争结束了吗?美国赢得了战争,但是并没有赢得和平。而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和平。武力解决会引起更多的暴力行动。

  第二,美国推行的政策在全球引起了很多不同意见,而且分歧在加深。很多欧洲人包括美国人都有相似的看法,现在反美情绪在全世界相当强烈,这也是美国人始料不及的。9·11事件后,全世界都同情美国,三年过去了,全球却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一些欧洲的国际问题专家对我说,现在人们的反美情绪甚至超过了越南战争时期。

  第三,全世界都认同恐怖主义是公害。但是如何根除大家的敌人呢?中国很早就提出反恐要标本兼治,“本”就是世界面临的发展的问题。

  第四,中东地区也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美国想把伊拉克作为那里的民主样本,但是现在伊拉克几乎天天有暴力行为、人员死伤,国家并不安定。未来的伊拉克到底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人们都忧心忡忡。

  9·11是一个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有人预言,9·11的后果和带来的变化,要到几十年之后才能完全显现。当然这只是一种看法,但是说明人们正在进行思考。

  美国并没有完全走出恐怖阴影

  中国经济时报:三年过去了,美国是否已经走出了恐怖阴影呢?

  吴建民:没有。你如果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就会感觉到惟独去美国,人们最紧张。前不久,我坐中国民航的飞机去美国,飞机延误了两个小时,原因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派专人到北京机场,对每个登机的人,包括VIP进行检查。乘客的手提包要打开、皮带和鞋子也要脱下检查。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这是我这辈子被检查得最彻底的一次。这种状况就让人感觉紧张得不得了,也反映了美国人的极度紧张的心态。美国驻海外的机构都好像进入了碉堡。这就是9·11之后美国的一种现象。而且,即使是加强了各种安全措施,也并没有人让人觉得更加安全,恐怖事件有增无减。

  中国经济时报:很多人因为觉得美国过于严厉甚至是有损尊严的申请过程,而不喜欢去美国。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吴建民:对。我在法国就有这样的感觉,9·11之后去美国的人明显少了。原来我们去拉美一些国家都要经过美国,现在都避免经过美国,而绕道欧洲。我上次接受你的采访讲到了美国“人流”减少(详见本报5月24日《“人流”减少:美国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全世界都有反应,据美国的统计,留学人员减少了47%。除了国家领导人和现任驻美国外交官,所有人到美国都要留手印。可以想象当人们留手印的时候,心里作何感想。

  中国经济时报:美国人这种草木皆兵的做法,是否出于对9·11重演或发生类似恐怖袭击的担忧?

  吴建民:我前不久去美国,有这样一种感觉,相当多美国人的情绪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的情绪不一样。美国人的想法就是安全第一,采取任何措施都是应该的,并没有听到世界上的不同声音。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美国安全。但是战争的两个理由——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关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没有找到证据。但是美国人似乎觉得伊拉克战争之后他们更加安全了。

  中国经济时报:就在我做9·11三周年系列报道的时候,俄罗斯发生了人质事件,事后总统普京表示由于“对新世界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缺乏认识”,放松了警惕,所以容易受到极端分子的袭击。那么,现在美国的做法是否可以理解呢?

  吴建民: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情况不同。车臣问题,是历史很久的问题。对于人质事件的处理,俄罗斯国内也在讨论当中,方方面面的意见不同。对于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的行为我们要强烈谴责,但是恐怖行为产生的复杂原因我们要冷静分析。

  以美国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纽约的召开,也使人们对9·11的纪念提前了。不久前,您刚刚去过纽约,有没有切身的体会?

  吴建民:整个纽约如临大敌,街上到处是警察,会场附近的街道不允许通行,实行戒严。那几天,有些人担心恐怖袭击的威胁而离开了纽约。要知道,纽约的交通是比较拥挤的,但是那时候的交通好多了。我从纽约乘机去巴黎,一般从住处到纽约机场要花两个小时,这次只花了25分钟。

  但是我感觉,美国人对于一些保护自身安全的办法包括机场严格的安检措施,大家都接受了。我没有听到有人发牢骚。美国人强烈感觉到恐怖主义的威胁。

  布什在竞选过程中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特别强调这点。他说美国比过去安全了,世界比过去更好了。萨达姆被抓、伊拉克战争打赢,这个世界应当更好了。他的这种看法被相当一部分美国老百姓所接受。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有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我在美国工作生活了10年,也碰到过一些游行,但是从来没有这次规模这么大的。我看到参加游行的一个老人手握着自己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的儿子的照片讲话。还有人打出“布什是LIAR(说谎者)”,要知道英文这个词语气是很严重的,不仅是说谎,而且有坏蛋的意思。

  中国经济时报:游行的人一方面可以认为是反对战争、反对布什政府,另外一方面是否可以认为他们支持克里呢?美国人眼里怎么看布什和克里这两个候选人呢?

  吴建民:美国社会对待战争有不同意见是明确的。这些反战游行可能会对克里有利。但是克里对伊拉克战争的政策与布什的差别不大。也就是说,在伊拉克问题上他们双方有差异,但并非是根本上的不同。而且,纽约市历来民主党势力比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克里一定能当选,布什不能当选。我了解,美国各方面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两个人的比分非常CLOSE(接近)。

  很多美国人认为克里缺乏魅力,但是对布什也不屑一顾。我在美国的时候,一个出租车司机对我说,(布什)这个人话都讲不全,怎么能喜欢他。

  中国经济时报:据我了解,一些欧洲国家对克里的印象要好于布什?

  吴建民:是的。欧洲一些国家,比如说法国,民意测验显示人们不大喜欢布什,所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对克里的印象好一点。我接触的不少欧洲人希望克里当选。原因是欧洲人对布什的一些做法很反感。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我正好在法国,那时候欧洲人举行的反战游行规模空前。但是总统选举不是欧洲人投票,而是美国人来投票。

  中国经济时报:以前,我接触的一些美国朋友,有的人竟然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我在美国看电视里成天播放的都是美国的新闻,一个星期都不会有几分钟别的国家的新闻。但是经历了9·11事件,现在的美国人是否开始希望了解世界?

  吴建民:还不能这样的定论。所谓了解世界就是了解伊拉克发生什么事情。美国85%的众议员没有护照,这意味着作为民选的代表,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美国人这种认为美国很大,住在美国非常好,不需要知道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一切都要以美国为根本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

  中国主张反恐要标本兼治

  中国经济时报:9·11事件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吴建民:三年后深刻反思9·11事件是必要的,因为三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9·11后深刻的变化还在继续。9·11事件发生的时候,整个欧洲都同情美国;而现在欧洲人产生了很大反感。有些学者和我讨论说这样的变化在外交上算不上成功。举个法国的例子,法国的一个民意测验显示,68%的法国人对美国没有好感。二战时美国帮助了法国,美国和法国一直以来是朋友。这种变化就在这几年里发生。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冲突对抗也在深化。世界范围内探明可开采石油的60%左右都集中在中东,美国不可能像对索马里那样拍拍屁股就走,美国陷入了中东问题、伊拉克问题的泥潭。这也引起了整个伊斯兰世界越来越强烈的反感。

  21世纪应该是一个和平的世纪,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的问题就要用和平手段。中国主张对恐怖主义要标本兼治,用文明对话而不是文明对抗。

  另外,我们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要更加深沉。中国人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风大随风,雨大随雨。一看到我们外交比较活跃,就说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结束。我认为,韬光养晦还要坚持下去。例如,对待中日两国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有些国人抵制日货,结果会怎样?对日本有损失是肯定的,但是中国失业人数也会增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盲目狭隘的情绪化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不是大国胸怀的表现。

  二十年战略机遇期不容错过

  中国经济时报:正如您刚才所说的,三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吴建民:从中美关系角度来看,9·11之后,江泽民主席马上致电美国总统布什,对推动中美关系走向稳定是有好处的。9·11之后明确了当前美国最大的威胁是恐怖主义,而不把中国当作敌人或是潜在敌人。

  从打击恐怖主义角度,中国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对恐怖主义的警惕也有所提高。而且中国也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比如疆独分子就是依靠恐怖主义势力。我们也更要认识到国际合作反恐的重要性。

  从全球形势来看,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这是非常重要的论断,而且早在9·11之前就已形成。现在的国际形势证明该论断的正确性。中国人要特别珍惜未来20年的机遇期,这是1840年以来的第一次,不能让它错过。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