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广发并购案愈演愈烈 三大悬疑浮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06:20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刘兴祥 随着广发证券员工与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日前同时发表了针锋相对的声明,原本一场简单的中信收购广发案已经演变为收购与反收购战,而且还有逐步升级的态势。透视这场股权收购战,种种疑问也浮出水面。
中信为何高调收购? 中信证券在9月1日召开董事会,通过了拟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的议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登出之后,“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叫好声不断,市场普遍以为这场收购战将以中信成功告终。然而,广发证券方面的强烈反应表明,这场股权收购战的结果依然是未知数。令市场各方感到奇怪的是:既然充满变数,中信为何高调收购? 根据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贯做法,类似股权收购这样的重大事件往往并不会提前披露,除非已经进行到了法定披露的必要程序。按市场此前的普遍看法,中信证券对收购广发部分股权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把握了,至少与不少股东有过比较深入的接触。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中信高调收购应该是对事态进展的一个相当肯定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曾明确表示,非常希望成为第一大股东。然而,广发证券部分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明确表示不会出售股权,加上广发证券已经开始运作的员工持股计划,中信证券要成为第一大股东将面临更大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看,中信高调收购恐怕难以做到十拿九稳。 就此,市场的一种猜测是,中信高调收购很可能是一种“技巧性”的做法,即向有关方面施加压力。可以想象的是,在中信证券与吉富公司均表示要收购广发证券的股权之后,广发证券的股东就可以待价而沽了,这一点从梅雁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的态度上已经可以看出,而这对中信证券来说恰恰是比较有利的。 广发员工为何强烈反对? 广发员工的坚决反对应该说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也给整个事件的前景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公开声明中,广发员工对整个收购事件的反应不可谓不强烈,声明中出现了诸如“坚决反对”、“抗争到底”等较为激烈的字眼。 业内人士认为,单是2000多名员工发表公开声明,就使这一事件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不过仅从声明看,某些说法还是有道理的,如“因为收购导致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流失,这样的收购只有两败俱伤”。不得不提及的是,广发证券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由地方性银行的营业部发展壮大为全国性大券商,员工对公司确实有比较深厚的感情。并且,广发证券的待遇近些年来一直比较稳定,股权转让也让员工相当担心待遇会下降。 但是,从证券行业发展的趋势看,强强联合应该是大势所趋。而且即使是从国际上的证券公司并购案例来看,大多也是强强联合。更为重要的是,中信证券也公开表示,此次受让是完全市场化的交易行为,并不存在以往最容易引起员工反感的“政府包办”等因素。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信收购广发案之所以会发展到目前如此复杂的局面,其隐藏在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背景或许是最好的注解。目前,有关此次股权收购背景的说法在市场上有几个版本,但均未得到有关当事人的证实。毫无疑问,如果只是一般的股权收购,想必广发员工不可能作出如此激烈的反对,必然会有一些非常复杂的因素掺杂其中。 收购前景如何? 中信证券能否如愿以偿地成为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这无疑是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成功,那么,国内将诞生超级大券商,券商间的并购也将进入新时代;如果失败,那么市场化并购将因此受阻,市场的反思同样会相当深刻。 上周六,以员工间接持股为目的的吉富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事态已发展为收购与反收购大战。目前,双方均对股权争夺表示志在必得,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据了解,近期双方频频与股东进行沟通,一场激烈的较量就此展开。有消息称,这场收购与反收购大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在本周末见分晓,最迟在下周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果。 至于收购前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信证券收购部分股权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至于中信证券能否如愿以偿地成为第一大股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据了解,除辽宁成大(资讯 行情 论坛)明确表示不会转让股权外,另外一家外地大股东也很可能不会转让股权,而这两家加起来的股权就达到了40%左右。再加上吉富公司收购的股权比例最高可达20%,中信证券实际上对这60%左右的股权很可能没有太多的办法。 但是,对于中信证券来说,比较有利的是广发证券的股权相当分散,且没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股权,因此只要价格具有足够吸引力,原来的股东有所动摇并非没有可能。这一点无疑是中信证券方面最希望看到的。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广发证券方面动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中信证券的行动力就可能会打折扣。毕竟在广发证券的股东中,除辽宁成大、吉林敖东(资讯 行情 论坛)外,余者以广东本地企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