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钢企之痛折射现状 银监会拉响400亿元警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1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唐山钢铁企业之痛     “本公司因近期的宏观调控冲击,欲转行经营,现处理大批存货(槽钢、角钢、工字钢),质量绝对保证,价钱也一定是最低的,请各大经销商、各大公司从速购买,过期不候,最好来电面议。”
    在“全球五金网”上,唐山市鑫诚信商贸有限公司的消息透露着一丝无奈,而这则信息已经发布一个多月,这家旺季曾经月销售规模在3000吨到4000吨的民营钢铁销售公司,终于走向转行经营的局面。     经销商的转行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唐山钢铁业的现状——由于银行对钢铁类企业的信贷收紧, 由于缺少流动资金,除了少数企业外,或停或转,甚至有的已经破产。     “现在受销售影响,生产不连贯,生产的压力非常大。”海鑫钢铁经营经理柴志强告诉记者,在此前的几个月里,他们公司“赔了几千万”。相对于更多的钢铁厂家处于瘫痪状态,他们已经是幸运的。     像天丰钢铁就没那么幸运了,这家投资2700万元的钢铁公司,建成以后就一直没有开工。“现在厂子还停着呢。”天丰钢铁的老板心情显然很差,不愿意谈论更多。     “如果现在1500万元有人要,我也愿意卖。”柴志强说,“唐山此前共有57家钢铁企业,除唐山钢铁公司外,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而在调控之后,大多数中小钢铁企业不得不暂时停产。”     由此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金融行业。据当地媒体报道,唐山市钢铁企业贷款余额总计152.2亿元,其中,有127亿元集中在27家骨干企业,占比81.9%,而18.1%的信贷资金在其他中小钢铁企业里,这意味着银行贷款存在着潜在的回收压力。     在宏观调控开始的时候,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一位专家担忧,收紧信贷后,受到调控影响的企业会由于经济恶化而产生支付问题,甚至破产倒闭,到时将难以偿还银行原有的贷款,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400亿元潜在不良贷款     现在,这一趋势可能不幸被言中,而类似的观点甚至来自更重要的层面——中国银监会。     当作为个体的企业在“过热”中风雨飘摇时,银行也正面临着难言的阵痛。银行的不良资产虽然在上半年仍然继续“双降”,但是接下来的路并不乐观。     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在7月份的一次会议上,对商业银行发出了警示。     对于新增不良贷款的产生,知情人士透露的原因是,“以往大量企业短贷长用,扩充基建,以短期资金作资本金,盲目扩张,宏观调控中这些行为受到了约束”,这样就导致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控,部分过热行业市场出现变化,一些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开始恶化,导致上下游、关联行业企业资金链断裂,其效应将逐步显现”,也因此,“信贷风险不容乐观”。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良贷款率再次出现反弹的话,无疑将对银行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银监会的调查显示,商业银行在贷款结构性调整、固定资产贷款回收等方面“任务艰巨”,银监会预计,到明年下半年,“新增不良贷款可能超过400亿元,不良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按照这个趋势,如果不加控制的话,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反弹后,将部分抵消此前国家和银行为降低不良资产率做出的种种努力。     “随着时间推移,不良资产问题将逐渐显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人士认为,“尤其是受宏观调控影响比较大的地区,比如长三角地区。”     400亿的警报悄然拉响,对此,银监会也没有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宏观调控使热点行业的信贷扩张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行业的资金开始出现紧张,若进一步采取严控措施,有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     银监会根据这些分析认为,“当前要做好地已投放贷款的回收保全工作,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而在这个方面,商业银行自身也开始了种种举措。     商业银行积极补救     8月30日上午,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的副行长、审贷负责人以及信贷部门的老总等在一个例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在开展业务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不良贷款成为银行在开展业务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为此,各家银行都展开了相关的动作。今年年初,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提出,新发贷款不良率超1%行长下课。接下来各家银行都纷纷出台条文,在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处置上,都出台了政策来防范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     8月19日,光大银行长春分行在上海举行资产推介会,将东北地区的房地产信贷资产向浙江和上海的企业推荐。这是光大银行首次进行异地资产推介,共包括44个银行项目,总资产达到12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房地产项目。     “这些项目在银行看来是不良资产,但是从房地产本身来讲却是很好的项目。”光大银行长春分行副行长王守礼这样说。     光大银行总行资产保全部副处长刘文说,上述资产并不完全是不良资产,有的房地产项目还没有进入法定的执行程序,因此,他们在上海的活动并不是拍卖,而是推介。     也就是说,在房地产调控以后,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他们已经提前开始行动了。     事后处置不如事先预防。为此,银行也在采取多种措施退出风险过大的行业,来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对此,光大银行加强了贷后管理,并在此期间进行了贷款重点清理,发现有问题的项目后,积极行动,尽可能降低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如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土地开发项目资本金到位比例只有22%,光大银行令其借款人开立土地出让金专户,严格执行土地收费转让金的专户管理。     其他的银行也没有闲着,中行、建行等建立了重点客户项目库,控制信贷风险;工行也开始强化贷后管理等等,一系列的举措全部围绕着两个字:“风险”。     然而,这些举措仍然无法解决即将出现的坏帐。因为在国家宏观调控涉及到的主要行业中,其贷款都是“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期限较长,并且多为近年发放,无法在短期内收回”,而停止放贷又让企业濒临倒闭或者破产,其偿还能力进一步恶化,使得银行处理这类贷款的难度加大。     “宏观调控造成的损失由谁来买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一位人士问道。他认为,目前这次调控最终承担者还是银行,调控的背后是新制造出来的超过400亿元的不良贷款。     “我们往上报一个项目,要用3-6个月来说明情况、做调研。”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信贷部的一位老总抱怨说,“可是上面要停下来只需要3-6天。”     “银行自身也有原因。”某股份制银行的一位高层认为,“当然宏观调控带有一定的行政手段,也是银行所始料不及的。”     “这证明以前一些银行对行业的判断是有问题的。”光大银行东部审贷中心老总季候说,“比如房地产等方面是有风险的,银行如果敏感,是应该警惕和预防的。”     正是这种政策的不连贯性和不确定性,让以往还列入商业银行总行信贷指引中扶持项目的行业,转眼成为调控的对象,也使得银行方面措手不及。现在,面对即将产生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也“找不到更好的处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