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并购有助市场集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05:49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于凌波 中信证券并购广发证券端倪初露的行动显示,又一次兼并收购浪潮开始在券商间涌动。实力券商渴望利用并购改变证券市场过度竞争的现状,在外资压境的现实中强身健体,并在同质化竞争中实现强强联合。
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 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减少券商数量,寻求适度竞争的状态已经成为中国证券业内在要求。据申银万国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黄华民分析,从2001年7月起中国股市进入了绵绵不休的下跌通道,整个市场的综合业务价值量(只统计了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由2000年的490.57亿元下降到2003年232.46亿元,而与此同时证券公司的数量却由2000年的100家增加到2003年的130多家,同期证券营业部数量由2680家增加到3000多家。单由这些数字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国内券商存在着竞争过度而不是竞争不足的问题。 另外,从国内券商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竞争格局来看,市场集中度也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黄华民透露:国内券商前20位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不到60%,而美国四家券商的佣金收入却占到了整个行业的75%左右。虽然美国券业投行收入集中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4家公司仍占有60%以上的份额,而国内券商前5家只占有不到50%的份额。而只有通过兼并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才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使每家券商都寻找到相应的生存空间。 券商业界普遍认为相对于国际投行而言,国内券商存在资本金规模过小的情况。截至2003年底,122家证券公司资产总值4895.65亿元,净资产1215.14亿元,净资本791.26亿元,营业收入233.85亿元。资产规模只及摩根斯坦利的9.8%,股东权益只及美林的53%。券商如不利用收购兼并强强联合,在众多国际投行欲染指中国的现实中将面临被吞食的窘境。 在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充实资本金水平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情况下,作为承担直接融资重任的证券公司显得有些落伍了。“国九条”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券商必然需要一个在资本实力和规模上出现一个质的飞跃,而兼并收购能够在短时期内达到这个目标。 券商并购动力十足 有券商坦言,目前的市场环境降低了券商间并购的成本。 据悉,今年是实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年,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国内券商资产中的水分将被挤干,这将有利于提高券商的资产质量,降低收购成本。面对证券业对外资开放后的市场竞争压力,券商自身要求做强做大的欲望也日渐强烈。目前全国有近130家的券商,券商间相互间进行兼并收购可以寻求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公司的运营业绩。 黄华民认为由于最近几年证券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投资于证券公司的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券商全行业亏损已成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使得原先参股券商的机构开始萌生退意,出售券商股权的意向比较强烈。这就为券商间的并购打造了基础条件。 券商面对并购虽然动力十足,但显然存在着不少障碍。市场普遍关心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目前券商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只有股东增资和发行公司债券,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要股东对券商进行增资扩股用来收购其他证券公司的股权似有一定难度;而券商发债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券商的资金来源问题,资金问题将是券商并购的最大软肋。 另外,行业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冲突也阻挠着券商市场化并购的进程。由于一些区域性或地方性券商与当地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政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能使得市场化并购之路会比较艰难。除此之外,历史遗留问题、资产管理的保底收益、违规国债回购带来的资金黑洞等加大了对券商资产质量和内部经营风险进行评估的难度,这使得券商间的收购兼并进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虽然并购之途前路漫漫,但在做大做强的理想之下,有实力的券商已经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