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时评) 节能应成为国家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05:5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近来,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使人们把关注的目光对准了中国。为此,国务院日前举办的第4次学习讲座,听取了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成果的报告。在这次讲座上,国务院领导强调,要节约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既要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搞好储量和产量接替,更要注重节约使用油气资源,发展替代能源。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为什么要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呢?当然是因为中国是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10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按年均5.77%的速度递增,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的增长速度仅为1.67%,供给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所消耗的石油有三分之一依赖进口。今年前7个月,石油进口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40%。已有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油价维持在目前每桶40美元以上的水平,中国今年将要为它计划进口的8.8亿桶原油多付88亿美元,从而可能导致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

  但真正要落实节能优先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人们的节能意识不强。过去,我们总有一种错觉,以为节能是政府的事,是企业的事,与个人无关。特别是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鼓励大家要多多用电,用油。但在经历了去年以来的电荒、煤荒和油价多次提价后,我们应该意识到,节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将节能有效转化为公众自身的内在要求,这需要我们有一系列政策和机制的设计。

  其次,政府节能管理体系建设落后。目前,在我国能源管理中存在政府管理部门缺位的现象,三大石油公司既有政府职能,又是行业垄断者,政企不分。要改变这种现象,应该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收回企业保留的行政职能,树立大能源观,组成综合的能源管理部门,建成服务型政府,吸取以往政府在节能工作中的调控经验,不断调整政府在节能工作中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

  第三,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调节人们的行动。目前,我们还未制定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作为能源领域的根本大法--《能源法》。《节能法》虽然制定了,但不完善,应根据现实需要加以完善。眼下的任务是应加快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重点是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用能行为。同时尽快启动《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另外,为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还应在加强执法、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

  第四,缺乏对企业节能的政策激励机制。节能政策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使政府倡导节能转化为企业微观主体的自觉行动。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之后,原先对节能项目和产品实行的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经济激励手段大大减弱乃至取消,对节能十分不利。所以,应该加大对企业节能的政策刺激。目前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取节能自愿协议这种管理模式。它的基本形式是,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就实现节能和环保目标,自愿与政府部门签订协议,做出承诺并付诸实施。与以强制标准推行环保节能不同,节能自愿协议是以市场手段来推动节能。

  此外,节能的技术落后也成为中国推进节能的一个掣肘。由于中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融资困难,企业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太少,因而形成节能设备质量差,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过度依赖进口。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政策支持。

  由此来看,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我们的确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油气资源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应成为中国的长期目标。因此,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和倡导节约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证券报立文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