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东盟发展关系别人不必“不自在”(媒体广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01:46 人民网-市场报

  近来,许多境外媒体纷纷传递出一个信号,东亚国家积极探讨建立东亚共同市场,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紧密,让美国感到有些“不自在”。那么中国和东盟关系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今年7月,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成员国外长在雅加达会晤,决定明年在马来西亚首都举行第一次东亚最高级会晤,2007年在中国举行第二次会晤,目的是建立东亚共同体。外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长们还决定不仅要协商关税和费率问题,还将讨论地区政治一体化。由于没有涉及俄罗斯和美国,此次会晤被一些人看作是一次旨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的会议。

  其实,东盟建立共同体的目标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在1994年东南亚的10国非正式首脑会议和1997年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反复强调,并不断深化。2003年,东盟第九届首脑会议上,东盟领导人签署《东盟第二协调一致宣言》,首次提出全面建设“东盟共同体”。目前,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性发展中国家组织,正在通过内部的联合,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与过去不同的是采取更加开放性的合作。过去东盟总是担心自身的存在受到威胁,因此总是通过自身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区内的组织扩大来保证安全。后来东盟意识到共同体的建设必须伴随着与地区大国的合作,这是必然趋势。

  这种战略性转变表现为东盟在稳定与美、欧传统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地区大国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日本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合作,因为这三个国家是地区未来影响最大的国家。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东南亚地区至关重要,东南亚也是日本经济结构中重要的一环。中国和印度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快,而且还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国,它们的发展和未来变化,对“东盟共同体”建设影响不容忽视。中、日、印三国还能够在地区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东盟的地区地位和对外战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地区的格局。冷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东盟始终担心三者之一来填补所谓的地区力量“真空”。中、日、印之间的关系更是东盟关注的焦点,因为东盟一直奉行地区的大国平衡战略,而东盟同西方大国的关系相对平稳,对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发展一直有些“担心”,日本的长期“停滞”又给东盟带来负面作用。

  中国认为东盟是中国稳定周边外交的最重要的一环,东盟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的长远利益,并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开放力度同步进行。尽管我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领土问题上存在着争端,但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我国一向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政策并不矛盾。加之,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已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提供了政治基础。2003年东盟又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签署并发表了《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这是我国第一次与地区组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深化的新起点、新阶段、新方向。

  总之,国际和亚太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11”事件和随后的国际反恐斗争,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东盟的邻国中国、印度迅速崛起,都使东盟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来自区域内外的一系列艰巨挑战。东盟蒙受的压力是作为中小国家的松散联盟难以应对的。正是根据当前地区新的形势和所面临的挑战,东盟提出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也是东盟30多年合作经验的总结。尽管建立共同体的困难还很多,但是东盟已经认定通过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合作这三个支柱,最终实现“东盟共同体”是最佳的战略选择。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强化周边合作作为走向世界的阶梯也是理性的选择。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一种发展趋势,而非是要破坏和挑战地区秩序。

  (《中国经营报》韩锋)

  《市场报》 (2004年09月07日 第八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