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近900万元(案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01:44 人民网-市场报 | |||||||||
程红根 王恒涛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检察院日前揭开了法院和银行联手造假案的内幕。这起案件涉及内黄县法院的52起民事假案,共造成892.32万元国有资产流失。 群众长期举报不止
据内黄县人民检察院介绍,从2003年3月到2004年上半年,内黄县人民检察院连续收到署名“内黄县建行部分职工”的举报材料,反映内黄县建行弄虚作假,通过法院裁判核销呆账的问题。内黄县检察院决定对此事展开调查。当民事行政检察科的工作人员到县法院和县建行调取卷宗材料时,对方均以各种借口推托,不让调卷,也不出材料。 检察院工作人员找到县国税局税政部门,调取到了内黄县建行2002年、2003年两个年度呆账核销的所有资料和县法院裁判的案号。在这种情况下,县法院只好同意检察人员调取审理建行贷款案件的卷宗。可是从这些卷宗中,检察人员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为什么群众长期举报不止?检察人员发现,法院受理建行的52起案件,判决、调解后,在执行环节,均以被告“资不抵债,无执行能力”为由,宣告案件终结执行。拿到法院52起涉及892.32万元的终结执行裁定后,内黄县建行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作了核销。 难道这52起案件的被告都“没有执行能力”?检察人员以此为突破口,终于发现法院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问题。 52起核销案件件违法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内黄县法院的52起民事假案中,已判决结案30起,调解结案11起,假执行案11起;在案件的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审判程序严重违法;判决张冠李戴,实体认定明显错误;执行程序明显违法等问题。 法院审判程序严重违法表现在公告的送达方式上。2002年至2003年,内黄县建行以呆账核销为目的,起诉到法院的借款纠纷案件41起。法院在审理中本应通知借款人到庭应诉,却严重违反有关规定,对借款人均采取公告送达形式,致使当事人缺席。 检察机关侦查发现法院在审理过程更是存在很多问题。内黄县法院原民事审判庭庭长罗长珍为了收取诉讼费,在审理建行起诉的41起案件中,既没有开庭,也没有合议案件。卷宗装订的庭审笔录、合议笔录都是事后补签的。审判环节的判决书、调解书、执行环节中41起终结执行裁定书,都是其一人伪造的。 为了确保建行达到假核销的目的,法院张冠李戴的判决更出人意料。内黄县城关镇南关村委会1993年3月23日从建行贷款15万元,贷款合同约定1993年11月20日还本付息。2002年建行起诉后,法院在无任何证据支持下,判给这个村的村办企业偿还。 法院为收取诉讼费伪造法律文书 据专家介绍,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银行呆账的诉讼类核销要经过追偿、诉讼、审核、核销四个环节,即银行首先要对贷款进行追偿;在追偿未果的情况下,要通过法院诉讼追偿债务;如果仍没有结果,需要通过有关机构对贷款进行审核。最后在法院下达企业已无资产可执行的终结执行裁定书后,银行才可以上报核销。 检察机关指出,上述52起案件所涉及的事实情况,建行、法院完全清楚。建行为核销所谓“呆账”,不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而设法搞虚假诉讼;法院为了从中收取“诉讼费”,伪造法律文书,枉法裁判。建行、法院联手作假,受损失的是国家。 内黄县人民检察院发出52份检察建议,要求县法院纠正。内黄县法院裁定撤销了52起假案。对于假案背后审判人员涉嫌职务犯罪问题,检察机关正在进行查处。 《市场报》 (2004年09月07日 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