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九条:一个硬币的两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0:30 证券时报 | ||||||||||
    2003年年报和2004年半年报中,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看法发生很大变化,甚至对同一事件———“国九条”的看法前后也很不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市场和政策面等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基金经理们对政策的失判与失判后的失落。     对“国九条”希望转淡
    在2003年报中,“国九条”几乎是基金经理必然会提到的利好,基金管理人对“国九条”对股市的影响想象得无比美好。基金经理们从各个角度向投资者描绘着“后国九条时代”的辉煌:“国九条”从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全面规划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为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的一轮牛市有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及配合的强大根基;在“国九条”提出“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明确原则下,压制中国股市的最大利空在逐步释放;落实“九条意见”的实质性利好政策将会在2004年陆续出台。可以说,当基金经理们向投资者描绘2004年股市美好前景时,言必称“国九条”。     事过半年,“国九条”的光辉显然黯淡了许多。基金经理们在分析2004年下半年的市场时,已鲜有提及“国九条”,偶有提及的,也从2003年年报中的强烈的利好预期转为温和的甚至带有几分无奈的希望。例如在股权分置问题上,基金经理希望管理层真正做到“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股权分置解决得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及盈利能力将大大提高”,进而使大量的投资者重新回到股票市场;在资金方面,基金经理也盼望“国九条”中提及的拓宽机构投资者入市渠道逐步落实。更有意思的是,有个别基金经理在2004年半年报中对“国九条”的分析甚至是偏负面的,认为2004年下半年“政策面面临国务院九条意见后的真空期,正面预期不强。”     全流通曾被看作利好     全流通问题一直是股市的达摩克利之剑,这是中国股市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每有风吹草动,股市必出现震荡。然而2003年的基金年报中,基金经理对全流通的看法不再全然负面。     由于“国九条”特别强调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明确了“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方针,基金经理们破天荒地将“全流通”纳入了利好中。有基金经理描述道:“未来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协调发展的措施将被逐一推出,全流通试点亦有可能推行。”、“新一轮税制改革也有望拿出一个确定的方案,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也会有所降低、国有股全流通的试点原则和试点企业可能在本年度确定……2004年证券市场的宏观和法律法规环境将明显改善”———可见,全流通被视为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措施之一了。     基于这一判断,在2003年年报中,全流通被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视为像“集团整体上市”、中小企业板一样的制度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不仅如此,一些乐观的基金经理还有更高调的看法,如“全流通试点和国有股有选择的减持也是对市场泡沫过度很好的约束。”“如果在证券市场进行全流通的试点,相信不仅不会打压股市,反而会使市场更加活跃。”     当然,基金经理们并不全都对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问题表示乐观,很多报告都提及2004年股市的不确定因素中有“国有股减持及全流通问题”,但相关叙述非常简略,在末尾往往还要强调“我们认为,这些短期性影响因素不会改变市场的整体运行趋势。”     半年之后,基金经理们对于股权分置、全流通等的着眼点发生变化。基金经理更多地表达了对股权分置的担忧:“中国的资本市场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股权分置和国际化,它们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国股市的中长期趋势。在股权分置之下,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公司的诚信得不到保障”、“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好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关系,我们对于证券市场将保持乐观的看法。”     其实,无论是股权分置解决方案还是其他关于股市的重大政策,随着政策决策者的一言一行,市场高高低低的起伏,基金经理也时而亢奋时而沮丧,想要做到客观,谈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