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构建合理“石油架构” 保障经济稳定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1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评

  如何在应对油价上涨的同时,提升获取和使用石油资源的效率,已成为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8月25日,参考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中国油价,实施了年内的第三次提价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涨幅约8%。权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石油已探明可采储量约1427亿吨,且呈增加趋势;全球十大石油消费国每年消费35.2亿吨,十大石油生产国每年生产35.9亿吨,供需平衡,略有剩余。可见,此番油价上涨主要是受到地区局势和投机等短期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约为1.6亿吨,今年进口量可能将会突破1亿吨。

  有分析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进口量约占到中国石油总需求量的35%;2015年中国原油缺口将达1.97亿吨,50%以上的原油不得不依赖进口。毫无疑问,“石油安全”也必将成为未来若干年里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在应对油价上涨的同时,提升获取和使用石油资源的效率,已成为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此次油价飙升主要缘于国际市场受阻,因此就政府而言,应进一步拓展地缘外交。通过外交途径建立区域性石油市场,尤其是疏通与西亚和北亚的石油联系。7月中旬在伊朗召开的“博鳌亚洲能源论坛”和中俄有关陆路购销石油的谈判,都是重要举措。同时,区域性的外交努力也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分享世界油气资源。

  此外,政府应建立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储备虽不用于平抑油价,但有利于消除油路“中断”之类的市场威胁。

  而期货市场则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政府应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8月25日燃料油期货在上交所交易,效果显著;今后还应设计原油和成品油期货品种,完善石油风险规避体系。

  从产业层面上而言,中国石油产业在生产和市场领域都是垄断的。当务之急是打破整个石油产业由少数寡头高度垄断的局面,实行市场化改革。供给端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四大公司控制。而在生产环节,垄断公司只需上缴地方少量资源税费,即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亦可获得丰厚利润;在进口环节,由于没有竞争,垄断公司没有动力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油价之涨跌,只需加价销售即可;在分销环节,虽然2006年中国将对外资开放,但实际情形却是近年来国有垄断公司与国际石油巨头纷纷合资合作,分享批发与零售渠道的利润。

  更严重的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消费端主要是石化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这类企业亦多为国有垄断体制。石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弹性系数比较低,而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服务亦为大众日常必需品。这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顺价销售”,将油价上涨因素往下游转移。而在减少或停止消费方面,消费者实际上没有选择,只能被动接受高油价。

  因此,打破石油产业高度垄断的局面,减少国家对石油行业的管制,向社会资本开放市场准入,是中国提升石油资源使用效率和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根本途径。其实,石油作为国家发展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生产尤其是销售环节若能打破垄断,对民间开放,将激发社会资本大量投资的积极性,社会资本通过跟踪油价的涨跌而进行吞吐,既能获取厚利,又能对冲风险。

  同时就社会而言,应当努力使得石油消费具有较高的“弹性”,即一旦发现石油成本过高,则应积极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开发和使用石油的“替代品”。

  此外,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增长为9.1%,占世界GDP增长总量的4%,但能源(含石油)消耗却占到了世界总消耗量30%,中国增长1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法国的7倍,日本的14倍。由此可见,如何利用经济杠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势在必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