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将维持高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08:47 商务部网站 | |||||||||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在最近14年以来首次突破了每桶40美元大关,而且进入今年以来,油价一直维持在34美元/桶以上的高价位,这无疑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5月中旬,纽约商品交易所成交的美国西部得克萨斯重质油(WTI)6月份期货,每桶价格首破40美元,升到了40.06美元/桶的水平,这是自1990年10月伊拉克攻打科威特之后近14年以来的最高价位。而在5月20日和6月1日,WTI的价格又分别升至41.49美元/桶和42.36美元/桶,再创新纪录。
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如果每桶石油价格维持在35美元以上,持续走强的高油价可能会导致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下降约0.5个百分点。事实上,今年的高油价已经导致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已成为全球各国和地区的普遍现象,而今年全世界的石油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不久前在巴黎总部发表预测分析说,2003年4季度,IEA曾预测全球今年的日均石油消费量为7860万桶,现在分析认为,日均消费量将再增加33万桶。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块“心病”。国际上的能源消费大户美国、中国、日本和欧盟等现在都在采取切实措施,降低能耗,保证能源的可靠供应。 国际社会一度曾寄希望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希望它能多生产些石油,以治愈世界经济的这块“心病”,因此在6月3日OPEC成员国的石油部长在贝鲁特举行是否增产会议之前,国际业界和媒体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现在人们心中的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OPEC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OPEC的日均石油产量由现在的限定数量2350万桶增加200万桶,而达2550万桶,如果有必要,自8月1日起,日均产量再增加50万桶,这要以后再议定。消息传出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出现了回落。如6月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成交的7月份期货WTI价格下降为38.49美元/桶,创出了5月3日之后的最低价位。但市场专家们对此分析认为,OPEC要增产,美国石油库存增加,这两条消息缓解了市场上石油消费的不安定心理,因此价格回落有相当的消费心理作用。了解OPEC成员国石油生产内幕的有关专家们指出:OPEC公开决定的日均石油产量7月1日前为2350万桶,其实各成员国都在不声不响地突破给本国的限定配额生产量,所以OPEC的日均石油产量实际上已超过了限定数量2350万桶,日多产230万桶。因此,6月3日OPEC决定7月1日起日均再多生产200万桶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原因是OPEC的11个成员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基本上已达到了它们的生产能力限界,仅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具备一些扩产能力。由此可见,OPEC成员国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扩大产量的。 从全球石油生产总体状况看,“9.11”事件之后,世界经济曾一度持续低迷,导致全球的石油生产设备投资下降,一些产油国的石油产量或原地踏步,或出现下降。现在世界经济恢复好转,对石油的消费需求迅速扩张,由于石油生产能力和产量滞后于需求增长,求大于供这种市场供求关系推动了价格上涨。全球的经济规模在迅速扩张,世界的消费水平在日益提高,但地球上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毕竟有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短缺的压力。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各种矿物资源和原材料大幅涨价,就是这一压力的显现,也带动了油价“水涨船高”。 中东是世界大“油库”,全球石油贸易总量中有一半来自中东国家的出口,所以中东局势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石油的生产和出口。虽然美英联军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但实际上一直在打,这一地区的恐怖事件连续不断,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局势不如人们当初预料的那样出现较快的恢复和稳定。伊拉克局势牵动了整个中东地区局势的动荡不稳。这直接对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整个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价格行情和消费心理等造成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东亚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石油消费的重要市场,我国2003年石油消费达2.6亿吨,其中进口1亿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石油消费也在逐步增加,这里年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的25%,而石油产量仅占全球的11%,储藏量占全球的4%,进口石油的78%来自中东(2003年统计数字)。上述数字充分反映出亚洲石油市场的供需现状,这种市场状况必然推动油价走强。 现在有的人将希望寄托在俄罗斯的石油扩产上,但俄的石油开采资金不足,即使引进外资,因石油勘探、开采投资额大、工期长,不可能短期内就扩大生产量。据俄罗斯有关方面的消息说,根据目前俄的生产能力,今后可望将日出口石油量从目前的300万桶再增加60万桶。这对抑制石油价格走高几乎是杯水车薪。OPEC目前的日石油定额产量为2350万桶,占全世界日均石油消费需求总量的25%。因美元汇率走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所以OPEC绝大部分成员国不肯投资扩充生产设备,坚持以压产推动油价上升,来弥补美元弱势给自己出口石油带来的汇率差价损失。 鉴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市场专家和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国际市场上的高油价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英国剑桥大学能源协会主席认为:“全球的高油价在今后至少将持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著名的国际投资咨询公司哥得曼萨克斯的全球能源投资首席专家吉普利?考里博士认为:国际油价在高价位行进将不会是短期现象,特别是若中东局势不稳状态持续下去,今后5年左右国际油价将会在35美元/桶的水平上浮动;从长远分析,国际油价难以回落到30美元/桶以下。该公司的另一位专家认为:到今年底,国际油价有可能回落到32美元/桶左右的水平,而2001年、2002年和2003年WIT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5.89美元/桶、26.09美元/桶和31.11美元/桶。今年2、4月平均油价分别上涨而达34.75美元/桶和36.70美元/桶。 作者:牛序谋 编译 选摘《国际工程与劳务》2004年第7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