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知识介绍:近年我国玉米价格回顾(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05:5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本周期在持续的时间上较上两个周期要短,并且价格的波动性也相对较低,突出表现为两头高,中间稳的特征。在2002年1月到2003年8月份期间的价格变动对稳字的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 总结本周期影响玉米(资讯 论坛)价格变动的因素,更多的体现在因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季节性波动上。在本周期开始的时间,处于新产玉米上市前夕,市场价格受未来玉米供
自2003年8月份起,国内玉米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并且涨势持续到2004年的一季度。2003年8月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价格仅为970元/吨,到2003年12月份时已经涨至1100元/吨,涨幅13%。 首先,粮食减产引发供给忧虑,供需格局渐变推动粮价上涨。 2003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16亿吨,同比减产4.3%,并成为2000/01年度以来连续第四年当年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量,需要通过上年库存来进行调剂。 同期,我国小麦(资讯 论坛)和稻谷的产量也连续下降,当年产量不能满足当年需求量,需要通过调剂库存来实现总量供需平衡。 其次,宏观经济持续出现过热迹象,引发通货膨胀忧虑,推动物价和粮价上涨。 自2003年下半年起经济学界已经开始了关于国内经济是否过热和国内物价是否存在通胀压力的讨论。 再次,粮价上涨激发市场购买兴趣,需求方大(资讯 行情 论坛)量采购活动和供给方囤粮待价行为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饲料厂、淀粉加工企业等用粮单位均在不同程度上调高了企业的原料库存比例。 同期,市场上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贸易商的收购热情也不断上涨,一些此前很少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企业也参与到市场中来,不但加剧了市场上的竞争性收购局面,同时在收购单位中因对未来价格继续持看涨预期而形成的囤粮待价行为还恶化了市场供求区域性失衡的局面,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最后,物流不畅加剧了产销区间粮食供应的区域性失衡局面,并推动了价格的上涨。铁路运力紧张制约东北地区稻谷和玉米的外运数量,从而加剧了市场上粮食供给区域失衡,是推动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上海证券报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