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肥了谁? 商家、银行还是美国、欧佩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05:5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由于中东局面不稳、恐怖袭击以及尤科斯危机等一系列因素,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急剧波动。8月20日之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上扬,16个交易日中有14天创下历史新高,20日一度达到每桶49.40美元,大有突破50美元之势。尽管此后油价有所回落,但高油价的影响仍挥之不去。在这乱世之中,本该趁机捞一把的石油开采商、不甘寂寞的银行以及各产油国和消费国轮番登场,这一轮的油价上涨究竟肥了谁呢?
商家谨慎从事 国际油价今年一度上涨了50%左右。放眼望去,从美国的德州到伊朗的德黑兰,所有的石油开采商都赚得钵满盆盈,而他们用于勘探和采油的支出却没有大幅上涨。据统计,欧美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大幅增加,从去年的108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1380亿美元,而固定资产投入却仅从去年的63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680亿美元,并且主要是由于成本的提高所致。这说明,油公司基本没有增加投入。而全球正在开采的新油田只有2500个,不到1981年峰值的一半,炼油产能在过去的25年里几乎没有增加。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的CFO罗伯特表示,尽管为了确保未来10年石油生产额稳定增长,公司的确须要开发新的项目,但他们不会轻易冒险,因为许多开采项目的回报率都很低。 原因是可以理解的。一来他们担心,1998年的悲剧会重演。当时,为追逐高额利润,他们曾大幅增产,结果由于需求跟不上,导致油价大幅下跌。据悉,欧佩克各石油国认为,他们需要时间去了解石油需求的变化,而这个时间可能长达一年。二来他们也没必要立即采取行动,扩大产能,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油价下降,而油价下降对他们没有太大好处。但国家能源组织的主席克劳德.芒迪表示,估计到2030年,石油需求量将增长50%,与此同时,全球每年在新的生产设施中的投入,都比满足需求增长所需的少2100亿美元或15%,石油公司不必对产能过剩存有疑虑。 银行跃跃欲试 鉴于主要产油国的生产能力已接近饱和,以对冲基金为首的一些机构投资者纷纷投资原油期货,全球银行竞相推出石油交易业务平台,以期通过油价的波动套利。但问题随之而生。在黑色黄金的淘金过程中,如此多的参与者以最大的热情吹起这个泡泡,破裂的可能也相当大。 随着油价的上涨,石油交易的泡泡愈发显得饱含利益,五彩斑斓的光芒令银行家空前团结地走在淘金的路上。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Bank)和荷兰银行正在与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和摩根大通磋商,准备联手推出一项石油交易服务,将目前交易员和销售员加起来仅有10位的小型业务拓展成一个由30位专业人员打造的拳头型服务产品。荷兰银行从法国巴黎银行请来两位专家,而德累斯顿银行则从英国巴克莱银行搬来精兵神将,共同投资这项顺风顺水的黄金事业。 其实,各大银行早就开展过类似性质的业务,摩根大通银行1999年才刚刚压缩了商品交易业务,美林银行也已经不只是二进宫了,此次的石油交易业务平台可说是再掀热潮。美林银行曾在7月初放言,将重操旧业,迅速填补市场空白。其实,重新开展这项业务所需的代价也不是不值一提的,雇佣一位有着5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交易员,每年须花费60万美元,而且交易的风险性也很高。对此,汇丰银行的一位分析员表示,他希望银行在开拓业务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股东的权益,而不要像上世纪末的科技股浪潮一样,被一时的繁荣景象冲昏了头脑。高油价固然有利可图,但各大银行依然要学学石油公司的谨慎。 东边日出西边雨 而中东著名经济咨询机构沙尔指数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作为中东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的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将成为近期油价飞涨的最大受益者,两国本年度都将出现巨额财政盈余。在4月1日开始的2004财政年度中,科威特的财政盈余预计可达110亿美元。报告说,在上一财年里,科威特的石油收入达到231亿美元,是过去23年里最高的。今年头4个月,科威特又获得了92亿美元石油收入。而作为世界头号石油出口国的沙特,本财年的财政盈余有望达到350亿美元或更多。据沙特国民商业银行统计,2003年度沙特曾实现财政盈余120亿美元,这也是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盈余。但不可否认,这两家石油大国也没得清闲,面临着巨大的增产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石油最大消费国且是最特殊消费者的美国来说,今年高油价却并没有给它带来像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那样源源流入的资金。毫无疑问,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今时不同往日,已经没有了当年那么大的魅力。高油价给美国带来的,是经济复苏的停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所幸的是,能源部8月25日公布的原油库存报告显示,与多数分析师预期的库存下降相反,美国的商业原油库存最近没有发生多少变化,与一年前相比,库存甚至增加了5%,美国国内原油库存足以应对短期的需求增长,不足以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才使市场紧张气氛得以舒缓。上海证券报记者朱周良 刘美卿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