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传导时滞十二个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6:2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海通证券认为,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有望在四季度企稳 我国物价传导时滞延长到12个月,也就是说,从原材料的上涨到商品零售价格的上涨,中间的传导过程大概需要12个月,比原来6至8个月的经验数据大大延长。这说明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再加上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我国价格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价格传导机制有减弱、时滞延长的态势。这是海通证券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报告表达的
吴淑琨、蔡庆丰这两位撰写报告的研究员认为,根据对原材料等购进价格指数、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分析,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我国价格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价格传导机制的传导效应有减弱、时滞延长的态势。 报告表示,根据上述传导机制,开始于2002年年初的原材料购进价格的第一轮上涨于2003年初传递至下游产业的物价水平,启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可以预见,2003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的平稳走势将有利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2004年第四季度企稳。但2003年10月份开始的原材料等价格的第二波上扬走势将继续传递并影响2005年我国的物价走势,可能导致后期物价上扬。当然,本轮的宏观调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传导效果和影响传导时滞。 海通证券研究所报告认为,在价格传导机制作用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会继续攀升,而在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出现本年度峰值,四季度有望企稳。尽管上游物价有企稳的趋势,但由于受粮食价格、能源、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能反弹以及公共事业类政策性调价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上半年的物价会继续上扬。 该报告还分析了我国加息预期,认为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没有提到物价企稳因素。联系到此前央行行长关于物价与利率关系的讲话,该报告推测央行在当前物价形势下,有为其未来可能出台加息政策做铺垫的考虑。 据悉,目前学术界关于加息的争议已经发生了变化,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是否加息,而是何时加息。一般认为,我国选择在2005年年初加息更为妥当。上海证券报记者卢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