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莫让执法变成“执罚”(曝光·声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3:35 人民网-市场报

  程春荣

  宁夏青铜峡市兴邦轧钢厂于2003年10月投产,刚生产了十多天就被群众举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没收了其非法生产的30多吨“地条钢”,并处以1万元罚款。后来,工商部门在检查时也进行过处罚。令人不解的是,几乎每次处罚都是罚款而非取缔。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像青铜峡市兴邦轧钢厂违法生产“地条钢”,多个部门对其只是“执罚”,我以为这是执法力度不够所不能解释的,应当说是监督管理部门失职和不作为。

  应当承认,当“执法”变成了“执罚”和“执罚经济”的时候,其背后的诱因是部门经济利益在作怪。诚然,有关部门也认识到了执罚经济是一些社会管理部门违法敛财的根源,搞了个“收支两条线”的游戏规则,但在一些地方的实际操作中,执法经济的运作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问题的症结在于,“收支两条线”仍然没有让地方从执法经济的利益中分离出来,由此,罚没收入难免还要与执法部门的利益挂起钩来。

  然而,当执法变成执罚,其危害不可小视,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前脚刚走,他后脚即变本加厉的再把被罚的捞回来。执法的作用是施行法制观念,规范越轨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罚”只是一种手段,而如果把执法变成“执罚”,甚至以罚代法,则必然会削弱法律尊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笔者认为,要使得“执罚”或是“执罚经济”没有市场,就必须解决罚没收入的归属问题。如果罚没收入的归属体制不改变,执法部门的谋私行为就难以禁绝。相信,地方财政和地方执法部门从罚没收入中得不到半点好处的时候,行政执法就不至于异化为“执罚”和“执罚经济”了。

  《市场报》 (2004年08月31日 第六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