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体育我们的身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0:20 新京报 | |||||||||
奥运已闭幕,人们却无法从兴奋中超脱。32枚金牌跃居金牌榜第二位,田径项目的突破,20年后女排重登奥运冠军宝座……17天,中国体育代表团以骄人战绩感动了中国,打动了世界。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队的成绩和国力增强之间的联系,经济的发展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日益开放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为竞技体育的成长奠定了厚实的土壤。
和往届不同,此次盛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当国人夜里挑灯观赛,为中国争得每一枚奖牌而欢呼时,从民间到媒体再到上层,似乎都少了一点冲动,多了一点快乐;少了几分狂热,多了几分清醒。 在雅典奥运会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说:“我们金牌不少,我认为已经是竞技体育强国了;我也希望我们成为体育强国,但是,现在还有差距,有比较大的差距。” 袁伟民的回答是冷静的。作为国家体育部门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代表的是对“国家的体育”的态度。国家的体育,目标不仅仅在于以世界比赛奖牌数为标志的竞技体育,更在于致力于实现全民健康的大众体育。大众体育发达之时,才是体育强国实现之日。 中国与体育强国“有比较大的差距”在哪里?一个例子是,“在中国人群健康检测报告中,有7成以上的被检测者,处于亚健康和患病状态”(近日新华社报道)。 有句“老”话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常写在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的标语,准确地解答了“国家体育”与“人民身体”的关系———“国家体育”要“发展体育运动”,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这里指的是全体人民的体质,当然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体质。 也正因此,我们来看目前北京奥运会场馆的“瘦身”,除了“节俭”的意义,在我们看来,更是对大众体育的重视———一个超前的、奢华的比赛场馆,毕竟只能风光一时一地———只有让普罗大众运动起来,一个民族才会健康。 人们还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大量体育场馆闲置;日本建设了11个可开启屋顶的体育场(全世界共有19个),可有的体育场由于屋顶开启耗资甚大,场馆建成后只象征性地在开赛当日开启了一次。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的“鸟巢”取消可开启屋顶,雅典的游泳馆也罕见地去掉了屋顶。人们发现,没有屋顶的游泳比赛依然出色。 其实,包括奥运会官员在内的体育届对奥运会的理解也正回归于体育本身。今年初,面对雅典如老爷车般速度的场馆建设,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奥运的绿色计划等都可放弃,因为这些“与比赛没有太大关系”。 罗格的话让人感到,在某种意义上,奥运会不过是一场17天的体育比赛而已。 尽管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国家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我们应该为金牌的大丰收而庆贺,但作为政府的体育管理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全球竞争的时代,还有一个更广大的各国国力的“赛场”,那里进行着各国国民身体素质的竞赛,如果能在那里拿到奖牌,其“含金量”才是最高的。 本报评论员艾君相关报道见A29版[ 责任编辑:王亚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