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中国资本市场成熟了很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2:00 证券时报 | ||||||||||
    胡祖六,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美国高盛公司经济研究执行董事。曾任瑞士日内瓦-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部主管。1991年至1996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丰富的经历、出色的成就和对宏观经济的准确把握,使他成为日前在深圳举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峰会的焦点。在会议间隙,胡祖六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中国资本市场、宏观经济调控的看法。
    A股投资机会多了很多     胡祖六认为,内地资本市场潜力巨大,但现实情况却与期望相差很大。目前资本市场融资只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内地1200多家上市企业中,优质企业凤毛麟角。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市场的吸引力有待增强。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要把基础打好。     胡祖六说:“我以前对国内A股市场批评比较多,尤其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多次表示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泡沫,但现在,我反而乐观了。过去几年,A股市场进行了包括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制度等方面的很多改革,加上舆论的监督,公司透明度有所提高。包括投资者、券商、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成熟了很多。经过大幅调整后,企业业绩又有了大幅增长,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比过去多了很多。在目前大部分投资者和券商最悲观的时候,我对A股的看法反而更乐观。”     高盛进入中国将选择独资方式     目前是不是高盛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期?胡祖六表示,高盛投资中国,看中的是未来数十年的高增长潜力。对长线投资者高盛来说,不存在进入时机的问题。     对于外界质疑高盛进入中国是否成本太高的问题,胡祖六说,高盛从未有在外国建立合资公司的先例,原因是公司非常注重品牌,而合资公司通常会面临管理和公司文化上的磨合,这使得其不能完全复制高盛的管理理念从而累及公司的品牌。高盛宁愿耐得“三年不鸣”的寂寞,宁愿选择支付进入中国更高的“入场费”,也不愿放弃对新公司的绝对话语权。换句话来说,高盛如果进入中国,一定会选择独资的形式。     事实上,当中国概念红遍全球之际,与其它国际投行相比,高盛在其“中国战略”上行动略显迟缓。除了在中国设立公司的计划仍处在进行之中外,近三年来,高盛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承销业务上也鲜有表现。对此,胡祖六表示,中国市场份额目前对高盛来说微乎其微,但这块市场毫无疑问将是发展的重点。胡表示,有不少人担心,随着优质上市资源越来越少,中国市场的黄金机会稍纵即失,但他并不这样认为。胡相信,好的公司每天都在诞生。例如,高盛在1986年帮助微软上市的时候,公司只有几百人,现在却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企业。随着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未来将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企业。     好公司将会大量涌现     谈到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胡祖六告诉记者:“海外投资者其实心里很矛盾。过去25年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一批优质企业。但与此同时,投资者也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首先是公司诚信问题,造假者有之,高管携款潜逃者也有之,这些事件都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此外,海外投资者很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加之一些公司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非常审慎,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股票风险溢价有所提高。这给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总体来说,投资者心态还是比较理性的,对于红筹和国企公司中的优质项目,他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开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上市资源。此前资源类公司是主角,现在银行业正在做上市的前期准备,今后还会有传媒、铁路、公用事业、供水、甚至城市垃圾处理公司到海外融资。胡祖六认为,目前大陆的环境和过去的台湾非常相似。他相信,五年以后,中国将涌现出大量的像台积电这样的在全球占领先地位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