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拯救中国汽车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07:45 北京现代商报 | ||||||||||
    中国汽车业已经出现泡沫,这是一些汽车界人士的共同看法。2003年7月,大众宣布未来5年将在中国投入60亿欧元,产能提升至160万辆;2004年6月8日,广州本田计划提前扩大产能,2006年进一步扩产至41万辆;6月10日,通用宣布未来3年将与上汽投入30亿美元,将产能提升至130万辆;此外,丰田也希望能把产能从目前不到10万辆扩张到65万辆;福特拟将长安福特产能从现在的2万辆提升到15万辆;而吉利李书福2015年的目标是200万辆……而目前全球汽车产能过剩已高达1000万辆。
    北亚车市的苏晖认为,除产能过剩以外,汽车业泡沫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汽车投资及汽车交易市场建设的膨胀。造电池的、酿酒的、卖电器的都来造车;北京计划建4个大的汽车交易市场,但现在20多个都还在建,这本身就是泡沫,挤破的时间要不了多长。     然而,在中国市场造的汽车,却并非中国人的产品,有人曾形象地比喻,中国不过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厂”。中国三大汽车集团貌似强大,但都和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合资,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里,无论你发展得多大,最终都会受制于人。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在民营企业不在三大集团。     可是,现实的状况是,跨国公司在华早已站稳脚跟,而且扩张策略正扎实迈进,而民营企业却仍在低端苦苦挣扎。刚刚介入汽车市场的比亚迪汽车在北京国际汽车展期间一口气推出了7款新车型,但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从钢板到油漆,车辆的整体制造仍然相当粗糙;而吉利汽车也只是刚刚迈过微轿的门槛。     “最关键的原因是国内汽车业没根,过去一直重整车不得零部件,重来件装备不重自主研发,结果是浮在半空。”贾新光指出,“民营企业虽然想搞好,但基础相对又太嫩,而且从成立到发展本身都阻碍丛丛,步履维艰,但民营企业一旦发芽,就一定能在风雨中成长起来,因为中国的潜在市场还是很大,有市场就有机会。”     一位汽车界资深人士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多处弱势,像华晨、哈飞等企业一样,采取借船出海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必要而且是值得借鉴的。民营企业应由过去能否造车向提升研发、服务甚至是跨国战略方面迈进,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