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企产权改革中减值会计的合理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 17:28 经济观察报

  清议/文

  近来,在香港学者郎咸平与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之间爆发的争议,经过不断发酵,已升华为一场关于学者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大讨论。但我以为,至少从现在看,由亏损到扭亏为盈,科龙的变化不能证明针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造必然伴随着对国有资产的掠夺;从宏观意义上,以市场化的途径重整陷入困难的国有企业几乎是惟一正确的道路。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国企产权转让

  价格务必公允

  如果一家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财务报告不能反映其产权的公允价值,必须引入减值会计。假如没有其他资本并购及市场化改造,科龙这家乡镇一级的国有企业未必不会亏到破产的地步。郎在报告中竭力证明顾依靠“七板斧”掠夺国有资产,认为科龙2001年度的巨额亏损是顾一手导演的一场闹剧,并指出顾早在2001年11月就实际掌握了科龙的控制权。但心平气和地讲,实际上,从2000年度报告中就不难看出科龙将严重亏损的征兆。到2001年半年报,这一征兆已经成为现实。

  的确,顾不能完全从科龙2001年度的巨额亏损中脱得干系。如果没有顾的坚持,科龙似乎不会在这一年一亏到底。不过,这未必不是企业家在公司并购操作上的高明之处。如果一家亏损公司不能彻底拧干资产负债表中的水分,依然以不公允资产计价权冲账面价值,那么,接手这样的公司就意味着一场噩梦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以往许多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产权之所以无人问津,就是由于拒不严格执行减值会计制度,以至于在资产负债表中潜伏着大量亏损因素。

  企业国有产权是公共财产,公共财产是涉及全体公民利益的财产,将公共财产面向公众转让,里里外外都涉及到公众利益。从这一点看,片面强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忽视作为卖方的公众利益的嫌疑。就国民财富而言,国有资产与私人资产都是财富。因此,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交易公平”,用会计的语言描述就是要严格按照公允价值交易。否则,在转让中出现的不公平迟早会酿成社会纠纷。

  然而,要做到公允并不容易。首先,企业国有产权代理人应当厘清资产的账面价值,达成列报资产净值的公允;其次,在账面价值足以审慎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的基础上,还必须经过独立、严格的评估,形成交易的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交易价值基准;第三,必须有一个充分议价的过程,确保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能够适用于任何独立的第三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交易价格,才称得上做到了交易公平。

  不能要求企业家接受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不公允的产权价值。利用减值会计手段充分拧干资产负债表中的水分,正是一个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求证公允价值的过程。前任大股东的亏损责任为何要由并购的一方承担呢?

  资产减值准备

  “转回”的合理性

  实际上,针对科龙在入主后实现扭亏为盈的质疑不是由郎开始的。

  一年多以前,一篇来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专家针对科龙2002年度扭亏的批评性文章,认为科龙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手段先制造巨额亏损然后以同样的手段扭亏为盈。文章的作者确信科龙2002年报针对资产减值准备、预提费用和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极不合理,并据此怀疑科龙扭亏是“一种会计游戏的结果”,批评科龙如此扭亏“距‘财务欺诈’只一步之遥”……(见附表)

  不仅在国内,华尔街分析家对上市公司利用虚计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也曾颇有微词,并形象地将其描述为“甜饼罐”——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隐蔽利润,在必要的时候再将其转回以权充当期利润。

  这其中的关键是涉及到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合理性判断问题。资产减值会计从1998会计年度才开始引入国内,最初只限于在含外资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一年后逐步推广到全部股份有限公司。实践中,国内上市公司从普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致使业绩大幅滑坡,到一些公司依靠转回以前年度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并实现扭亏为盈或业绩增长,短短几年当中前后变化颇为明显。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财务欺诈。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国内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概念、原理、方法描述得极不充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国内会计准则还没有关于资产减值的具体准则,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1975年10月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计价与列报》中就开始引入了资产减值的概念,并在1998年4月批准了规范所有资产减值会计和披露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该准则不仅规定了何种资产在何种情况下应当对其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当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可回收金额时将超过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并且对最近一次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做出了详细规定。不过,这并不影响国内企业执行这项国际会计准则,因为中国已经承诺全面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并且已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成员。更重要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权威性是国际公认的。

  许多人在谈到科龙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时使用了“转回”和“转销”两个提法。严格地讲,这在会计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转回”是指,在最近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之后,如果在确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中所使用的会计估计发生变化,并且估计的可回收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金额,应当将账面金额增至其可回收金额。

  不妨让我们结合科龙的案例(附表提供了这家公司2002年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做一番具体判断。有人认为科龙2002年末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减少7413万元不合理。据了解,这是科龙以前年度根据对外投资企业——科龙冷柜的实际情况计提的减值准备。2002年7月,科龙集团旗下的科龙发展收购了科龙冷柜56%的股份,使其成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科龙减少年末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符合“转回”要求吗?

  对不拥有控制权的联营公司的投资在合计资产负债表中以对外投资单项列示(对全资子公司或附属企业的投资则分项列示)是针对对外投资进行可回收金额会计估计的重要前提。在科龙案例中,既然科龙冷柜已经成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原来的会计估计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确切地说,集团对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资不属于对外投资,当然也不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范围之内。如果已成为集团全资子公司的科龙冷柜依然存在资产减值损失的可能性,应当在相应的资产项目减值准备中予以反映,而不是继续以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予以反映。因此,依据上述情况,科龙在2002年末减少长期投资减值符合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要求。

  资产减值准备

  “转销”的合理性

  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并没有具体规定。但这很容易被理解。“转销”是指在最近一次依据会计估计对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的资产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之后的报告期内,该项资产被销售或以其他方式被处置,使其失去了在期末继续被确认为资产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准备的表外资产减值便自动消失。

  进一步说,资产减值损失是从资产负债表资产当中核销的金额,即使作为一项准备也不计算在资产账面金额的范围之内。因此,财务报告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在因“转销”而较上期减少时,并不意味着“转回”上期资产减值损失,当然也谈不上因“转销”造成本期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减少而虚增利润的问题。

  这样看来,关于科龙2002年因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减少而虚增利润22104万元的说法不能成立。据公开信息披露,科龙在2002年采取各种措施基本上消化了上年的存货,对于不能使用的存货则变卖或报废。作为一家大批量生产企业,一年之内的存货周转率有数次之多,通过销售来消化上年存货的确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担当独立审计责任的注册会计师除了曾经对一项2500万元的以前年度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转回表示保留意见之外,并没有对其他存货的跌价损失发表保留意见。

  财务分析采取怀疑和批评的态度非常必要,但怀疑与批评务必做到有理有据。两百年前,重农学派打着“有理有据”的旗帜争取到英国议会的发言权,甚至整个古典政治经济学都是如此功名成就的。(作者为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