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 13:52 新浪财经 | |||||||||
8月28日至29日,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大变局时代-中国企业的生存之道”。 以下为到场嘉宾张维迎教授的演讲全文,主题为“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
张维迎:为大家做报告,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鼓鼓掌吧。每一个人做了份内应该做的事,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感谢他,但是非常遗憾,我们这个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我这次演讲,和前几次在中国企业家论坛演讲的角度不一样,在前几次演讲中,我围绕着论坛主题提出了一个提问分析框架,希望对企业家有所指导,也就是说我是面对着企业家而讲话的。但是今天,在这个场合,面对不仅仅是企业家,而且是整个社会,包括经济学家、政府官员、网民以及所有大众。在过去的演讲中,我的演讲得到了一部分经济学家的称赞,也遭受到另一部分企业家的批评。但是我有把握的话,我今天的演讲不会受到任何企业家的反对,我冒一个风险,可能会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反对,也许我会骂的狗血淋头,如果网上投票有30%的人赞成、支持我,我就表示非常的满意。 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座的企业家,你们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起来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做企业非常的不容易,非常的累。这个累,并不一定是由于你的能力不支持你管理一个企业,并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耗费了你很多的时间,而是你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变化无场,有时候甚至是非常不友好的一个环境。中国过去有一句话,叫白天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想中国的企业家即使白天没有做亏心事,但是仍然还是害怕鬼敲门。我们看到那么多中国企业的先驱,在八十年代,也许因为是长途贩运,现在叫所谓的物流,被抓起来了。到了九十年代,有一些私人企业,因为使用了自己企业的资产,而被抓了起来,以贪污罪而定罪了。在所有这些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中,我将之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我叫他商业环境,第二类是政治环境,第三类是舆论环境。 我们看到在这二十多年以来商业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的商业环境是比原来更好了,还是更糟了,我想有更好的一面,就是我们的资产便的越来越规范了,现在办一个企业不象原来那么难了,招人、融资也不象原来那么难了。但是也有了不好的一面,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抛向了一个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所以我有一个比喻,其实是从冯仑那里借来的,也就是中国企业家就象人在黑夜里走路光着身子没事,但是这时突然有人将灯打开了,这时多么无奈多么尴尬,这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很多技术很多是模仿过来的,机制并没有完全的整合,跨国公司就开始跟我们竞争了。这并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问题,我今天主要讲的问题,一个是政治环境,一个是舆论环境。 政治环境这二十年以来,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了,可以肯定的说变得越来越好了,在八十年代,象我说的情况,企业家不仅没有政治地位,而且面临很多刑事处分,现在三个代表提出之后,我想企业家变得有点理直气壮了,因为政府、中央他们支持、认可我们了,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了。 还有一个是舆论环境,大家不要轻视企业经营的舆论环境,或者我们说现在中国企业生存的舆论环境是1992年以来最不好的,在去年以及更早一些时候,就提出了企业家的原罪问题。最近在社会上、舆论界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这样一种舆论,不是对个别企业家的评论,而是对整个企业家队伍的评论。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人看做是民营企业家偷盗、盗窃国有资产的过程。还有一部分言论,整个中国改革,甚至到过去十年涉及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全部错了,我再重复一下,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因为今天的论坛会在网上直播,我不想为单个的任何企业家辩护,任何单个的企业家里面肯定有坏人、坏蛋,包括我们在座的,我也敢说里面肯定有坏人,学生有人考试作弊,教授有人剽窃别人的成果,这些都不奇怪,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从整体上判断中国企业家队伍,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在中国社会经济当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我还要特别指出这样的舆论环境,是由学者、教授与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的,这些教授打着学术自由,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少数股东权益,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旗号,在不遗余力的否定过去十年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否定我们的企业家队伍,这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舆论环境变化非常大,网络时代是信息特别容易偏离的时代,是一个少数人的意见被认为是多数人意见的时代,是一个很多人可以说话但是又可以不负责任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因为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谣言不知道来自何方,只要相信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谣言就会变成事实。九十年代有一句话,干部提拔中讲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难道市场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跟你送挽联、花圈,那你一定死定了。这就是在网络时代面临的舆论环境,可能对自己带来的伤害。更为严重的是什么?就是在我们国家,社会舆论容易变成一种政治的压力,政治的环境,很多的企业家在面临着舆论界或者学术界的行为,对我们的判断,上升到政治口号的时候,面临的压力,大家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有点钱之后,就想办法将老婆和儿子送到国外,想办法弄一个国外的护照、绿卡,不是他们不爱我们的国家,而是因为面临的政治环境有太多不确定性,他们怀着夫妻不能团聚、家庭不能团聚的痛苦。只要你干的好你就一定安全的,我打一个问号,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海星集团,它的董事长在去年元月份的时候被人枪杀了,如果这个人作恶多端、强压百姓,受到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大快人心,但是事实上这个人不是这样,他有四十多亿资产,九千二百多名员工,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当地社会,他都有非常高的威望,因为他不仅仅是在赚钱,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他的工人,为他的家乡创造财富,所以他死了之后,花圈收到四千多个,好几个村子,正好碰到过年,不放鞭炮不贴对联,当地只有自己家里人死了才会这样,很多村子这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这样的一个企业家,就因为个人的私愤,就可以被别人将你嘣了,他是任何人不经秘书、经过任何人都可以见到,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善事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没有人会害他,但是他想错了。所以我们不要低估舆论对企业生存带来的影响。 民进国退是私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或者国有企业领导人勾结起来侵吞国家财富吗?我们要问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民进国退的过程,是瓜分国家财产还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现在很多人还是抱着这样的推理,任何交易只要买的人赚钱了卖的人一定吃亏了,国有企业卖给私人,如果私人赚钱了,那么国家一定是吃亏的。交易是双赢的过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肯定交易不会发生,但是这样的理论常常被人忘记了。如果没有民进国退,以及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我们的国家、社会应该感谢民营企业,我们的政府,中国共产党也应该感谢中国民营企业家,如果没有中国民营企业家创造的就业机会,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家创造的税收和其他财富,共产党的天下,共产党的统治不会这么牢靠没有这么稳定,看到哪一个地方的政府威信最高,政府最轻松,就是私人企业发展最好的地方,私人企业越不发达的地方,政府头疼的事越多。但是我要重申一下,我不否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着或者可能存在着资产流失,但是我强调的是,这个总体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八十年代我回陕西西安时,有政府领导对我抱怨说这里穷因为钱被广东深圳人赚走了,但是我要问的他们来之前,这里富吗?所以不要将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理解成瓜分财富的过程。打一个比方,这也是我过去几年前说过的,经理人是一个家庭的保姆,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有保姆在糟蹋这个家的时候,我要问主人去那里了,为什么保姆将家糟蹋成这样,主人都不出面,这是不是主人的事?没有好的老板不会有优秀的员工,没有好的主人也不会有好的保姆,中国企业家就是经理人,如果缺乏诚信责任,恰恰是没有人愿意给企业家定价,当然也就不会有企业家的供给了,只有通过所有制的改革,让那些私人股东,私人的所有者,来做经理人,他们才会有积极性,给企业家定价,中国才会形成真正的企业家市场,才会有真正的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我还要指出,我们有一些人,违反了信托责任,理论上说法律上说是有罪的,一个经理人的信托责任,在法律环境下应该是利润最大化,比如说你是地主养了五百只羊,现在你要周游世界,或者住到城里去了,会不会将这五百只羊交给农民,如果有一只羊死了,农民有权将羊冷冻起来或者是卖出去,这是信托人的责任,这恰恰是他们信托责任的一部分责任。 我还要说,尽管可能存在着在国有资产的流失情况,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国家政府侵害私人的产权,侵吞私有财产,我算一笔帐,我们有二千万个私人企业主,如果按照四分之一算的话,戴红帽子就是五百万,如果你戴着红帽子就注册不了经营不了,所以很多人不戴红帽子,保守算一下,20%的资产留给政府,如果一个企业有一百万的资产,那就是20亿留给了政府,那就有一万亿的资产。因此我这个估计过大,就算是五千万,也许过低,可能有二万、三万,我只是打一个比方。很多国有企业卖给私人老板,也就是国有企业在困难的时候,上市公司寻求私人企业的支持,私人企业进行投资,但是一旦投入之后,企业搞好之后,国家又将你赶出去了,任何补偿没有,或者只是给你投资的那个数额。我们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工资发不出去了,私人进去了,但是有可能是员工和老板认识的,在座一位企业家,在九十年代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花了八千万,收购过来之有各种各样的挂靠企业,负债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八千万都扔了,仓惶而逃。这些私人企业家的财产损失又算什么呢?散流失吗?也应该算是流失吧。我要强调的是,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对私人财产的侵害,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大家真的害怕,而是政府官员害怕个人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在拖延着国有资产的改革,结果使国有资产缩水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要说所谓的国有资产大流失的观点,只会说国有资产在更大程度上继续流失,流失的越来越严重。本来一些值钱的企业可以卖,但是不敢卖,结果变得不值钱了,这是改革的目的吗? 作为个人,我要提出一个忠告,我想用一个孩子打比喻,是自己生一个孩子,就是收养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生孩子十月怀孕很辛苦,我的建议是从个人角度,应该自己养一个,那是亲的,大了不会发生感情纠葛的问题。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还是建议收养一个孤儿,这可以为社会减轻一些困难。我同样对民营企业家说,如果以个人利益来说,我劝民营企业家还是离国有企业越远越好,最后你可能被说成侵吞国有资产。但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还是应该救救国有企业,你应该伸出手来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帮助那么多下岗工人,所以在这个中间要求一个平衡。很多国有企业实际上类似于糖衣炮弹,看起来好,诱惑很大,但是吃进去之后可能会爆炸,这几年来我一直强调这样的观点,民营企业家收购国有企业一定要慎重而慎重。 回过头来说,经济学家怎样看这些问题?是看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你多我少,还是看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我们是希望这个社会好,还是希望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我们知道一个社会,要使所有的人变的一样的贫困很容易,因为我们过去好几十年都是这样,但是如果要使所有的人都便的一样的富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使社会每个人过的越来越好,但是一定要容忍中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人比一些人过的更好。邓小平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是这样的原因。我提出这样的一个分析框架,所有干的事都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个角度,这个事对社会有没有价值,第二个角度,这件事对你个人有没有利益,这样就四种组合,你干的事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没有利益,一种是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有利,第三种是对社会没有价值对自己有利益,最后一种是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没有价值。第二种是君子,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会获得价值。第一种是圣人贤能。第三种是坏人,是小人,干的事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还破坏社会的价值,第四类是傻子,干的事既对社会没有价值,也对个人没有价值。我们的企业家做的是什么事,主要是第二类事,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我经常干的是对社会有价值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心,也是在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家首先要干好自己的事,但是你对社会做的事,并不一定对自己有价值,比如说对社会的捐赠等。 企业家不能干第三类事,对社会没有价值但是自己盈利的事,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任何人只要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利益,反过来说你要得到利益必须对社会做出贡献,但是非常遗憾,目前全世界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任何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就可以赚钱,任何可以赚钱的事都可以对社会有贡献。我刚才也说了,我们的企业家主要是做第一类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适当的做第一类事,但是也不能做太多,如果做的太多,你对社会的贡献是会下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李东生将企业清盘卖了,可能自己拿到一二个亿,都捐给社会了,请问李东力是继续经营TCL对社会贡献大,还是将企业卖了对社会贡献大呢,我相信是前者。有人问你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不捐给社会,但是只有这些钱继续经营下去才能对社会有贡献,李嘉诚这么多财富,但是他连一半的钱也不敢拿出来,因为拿出一半企业可能就垮了。 你对你的员工有责任,对社会有责任,对客户有责任,我想任何一个当过领导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包括李市长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在这个社会没有对别人的责任心的话,这个社会的自杀率肯定非常高。我想在座的很多人肯定想过活着不如早点死了,但是死了我的老母亲怎么办,我的儿子怎么办,工厂怎么办,所以很多行为都是在责任心下进行的。我希望大家注意,企业家应该做君子,干第二类事,适当的干第一类事。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我刚才说了,利益,其实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且还包括你的名声,但是有人对利的重视超过名,但是有人对名的重视超过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名的重视会越来越高。对名声的重视,就可以使人做出比较规范的事,这是社会很重要的约束,可能不是由于物质利益来约束的,而是由名声。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包括学者的独立性,不仅仅是独立于政府的意识形态,也包括你独立于社会大众或者多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情绪,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代表多数人利益的,邓小平的改革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是邓小平是对的,也不能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说网民的支持率高就是对的,这其实是不对的。其实在这个社会最难不是骂企业家或者政府,最难是不是敢对舆论大众保持独立性,这才是一个学者真正应该有的独立性。但是非常遗憾,现在谁敢骂企业家,就认为这个人就是独立的,如果不敢骂就一定认为这个人拿了企业家的好处,如果说拿了别人的好处应该感谢别人的话,我想全社会应该感谢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也就是良知,谁敢骂企业家或者政府就是有良知的。我也说,一个人为了追求名声所干的事,不一定比别人追求利益干的事更高尚,在国外有人为了出名刺杀总统,在香港有明星为了出名当场脱裤子,为了出名人可能什么事都干出来,一些学者哗众取宠,为的是什么?就是最大化他的知名度,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象我刚才说的,在你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使社会在你的舆论中得到价值。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想舆论界一定要重视,学者的良知、责任心,包括你在发表一个观点的时候一定要严谨、谨慎,一个人的名气越大说话一定要谨慎,邓小平说话很少,因为他的影响很大,稍微说一些话可能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这个是他不愿意的,所以他尽量少说话。所以学者也要尽量说话谨慎,不能信口开河,因为这对社会带来的损害太大了。 我还要特别的强调,学者也不能以学术自由的名义去诬陷诋毁别人,对别人不负责任的说话是不对的,当然这个东西需要法庭来判定。还要强调,我们在座有不少的媒体应该反思一下,都应该变得成熟起来,你们不要动则就说这些人有社会良知,另外一部分人没有社会良知,这只会阻碍学术的争论,学者之间的争论应该靠内部来解决。今天下午有一个题目,就是“谁将主导中国经济”,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也好,国有企业家也好,有没有肯定在未来的发展中,比外国企业做的好,或者中国的经济命脉或者主要产业能够被我们领导,这中间有很多原因和因素,国家法制,你们个人的努力,当然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舆论环境,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媒体,在不断的妖魔化中国的企业家,我想外国企业主导中国经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企业本来很有希望做大做强,但是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在这样的政治不确定的情况下,宁可将这个企业卖给外国人,自己拿一部分钱更安全,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包括国有资产的剥离,现在四大银行剥离国有资产卖过外国企业了,不是外国企业出价高,而是因为有人担心卖过中国私人企业会被人说我受私人企业贿赂了,所以我宁可卖给出价低的外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