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凸现廉价收购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 10:31 上海证券报 | ||||||||||
    目前的中国股市已至"危如累卵"的境地。各种市场风险由此迸发且释放。其中,廉价收购上市公司的市场风险正暗流涌动,尤其值得关注。     事实上,滋生这一市场风险的条件已经具备,而且迹象也开始显露。根据一项统计显示,3年来中国股市流通市值蒸发了约1.3万亿元,目前市场的平均股价已跌至5、6元附近,为中国股市创立以来的最低点。其中,3、4元股价遍地开花,更有甚者股价跌进了
    即便如此,还有人在一旁口若悬河地指责道:"中国股市仍然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因为中国上市公司质地普遍太差,与发达股市的市盈率标准相比,目前中国股市整体市盈率26倍左右还很高,股价不断下跌是价值回归的理性表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言下之意,还可以纵容中国股市继续下跌,纵容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但是,深陷于中国股市巨大投资风险之中的所有参与者却承受不住了,他们已经没有心情固执地与人争辩,而是在拼命躲避不知何时就会"从天而降"的大石块(利空)。遗憾的是,批评中国股市缺乏投资价值的诸多言论,却成了改造目前中国股市的一部必读的"圣经"。     细细读来可以发现,导致中国股市陷于当前这种危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太缺乏肯定自我的勇气与信心。一方面,简单地以"洋标准"来批判中国股市所存在的诸多缺陷性,结果是在泼"脏水"时将"小孩"也一起泼掉了;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勇气去解决历史积淀下来的诸多问题,例如股权分置问题,而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又难以充分地考虑中国国情因素。因此,对中国股市认识上的思维混乱,导致政策制订与实施严重滞后。在迷茫中,中国股市越陷越深,上市公司股价更是跌得"惨不忍睹"。     那么,这其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肯定不是深陷股市的一般投资者,而是那些窥视中国上市公司资源的偷袭者,以及圈足了钱想急于脱身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事实上,目前中国股市的非理性下跌,估计有将近三分之一上市公司股价已跌破其动态投资价值的合理边际,这使得收购这类上市公司只需花上2000万至3000万美元就可以了。在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对大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惟恐躲避不及的时候,我们的市场却还被一些舶来的价值理论所困扰,还在放任上市公司股价的非理性下跌,结果是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变得越来越廉价。     而另一方面,中国股市的"偷袭者"却在暗自窃笑,廉价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场机会终于来临了。不过,他们仍然没有放弃指责声,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压低收购价。借助各种变通的渠道,"偷袭"的收购者不仅可以低价买入流通股,而且随着股价与每股净资产值日益趋近,还可以讨价还价地协议收购非流通股了。与此同时,那些想"卖壳"的大股东,为了洗脱一身的罪孽(如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也不惜人为降低每股净资产值,将上市公司"折价"卖给收购者。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这类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可能远高于其收购价值。撇开大股东不道德行为所造成的价值跌价不算,企业重整后还可获得融资能力,而一旦"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解决,收购有望取得超过50%至100%的溢价收入。所以,廉价收购中国上市公司简直太有吸引力了,目前被市场"唾弃"的大量上市公司,日后有可能成为"生金蛋的母鸡"。     有话云:"乘人之危"。偷袭的收购者与"卖壳"大股东之间"合谋",有可能上演一场廉价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闹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流通股东根本无法从中获益,缺乏远见的国有股持股人也未必能"坐收渔利",却肥了"偷袭"的收购者的钱包。而届时,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上市公司被廉价收购,大量国有资产莫名其妙地流失,而这一切又会反过来加重中国股市的危机。     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中国股市所面临的危局现状,客观上为滋生这种廉价收购上市公司的投机行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大家应当正视这一问题,在历史责任面前我们不应无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