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评说“郎顾公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08:15 上海证券报 | ||||||||||
    近来,在香港学者郎咸平与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之间爆发的争议,已升华为一场关于学者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大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公众不仅关注郎、顾双方各自情绪化的一言一行,也关注作为第三方的学者对此争议的态度。     著名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专家清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任何人,只要有理有据,就有资格对郎的报告说三道四,除非这原本就不是一场学术争议。"
    在他看来,建设性的批判才是学术精神的正确体现。反过来,如果企业家和投资者只愿听赞许之辞,他们注定是不够理性的和不成熟的。     清议引用老子的话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企业家越是成功,就越应当听取别人的批判性意见。作为学者,其社会责任就是要敢于对一切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事物评头论足。     不过,对于清议来说,科龙绝对是一个例外。一年多以前,面对国内会计界人士关于科龙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手段先制造巨额亏损然后以同样的手段扭亏为盈的指责,清议挺身而出。经过他间接作证,科龙成为国内惟一一例在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成功摘掉ST帽子的上市公司。     清议态度鲜明地对记者表示,低价收购证明顾有高明之处,如果不是格林柯尔收购科龙,这家乡镇一级的国有企业可能早已亏到破产的地步。     郎竭力证明顾依靠所谓"九板斧"掠夺国有资产,但清议坚决反对这一说法。虽然郎认为科龙2001年度的巨额亏损是顾一手导演的一场闹剧,并指出顾实际上早在2001年11月就实际掌握了科龙的控制权,但清议认为,即便如此,顾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制造出高达16个亿的亏损。"如此巨额亏损显然是前任管理者的责任。"     清议说:"从2000年年度报告中就不难看出科龙将严重亏损的征兆。到2001年半年报,这一征兆已经成为现实。"客观地讲,顾不能完全从科龙2001年度的巨额亏损中脱掉干系。     但清议认为,这恰恰能够证明顾在公司购并操作上的高明之处。如果一家亏损公司不能彻底拧干资产负债表中的水分,依然以不公允资产计价权冲账面价值,那么,接手这样的公司就意味着一场噩梦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以往许多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产权之所以无人问津,就是由于拒不严格执行减值会计制度,以至于在资产负债表中潜伏着大量亏损因素。     清议认为,顾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接受不公允的净资产价值,所谓"由他一手制造的巨额亏损"正是一个求证公允价值的过程。凭什么前任大股东的亏损责任要由购并的一方承担呢?如果不是顾掌门的格林柯尔在核实公允价值的基础上收购科龙的控制权,这家乡镇一级的国有企业可能早已亏到破产的地步。     谈到科龙得以迅速扭亏增盈的原因时,清议认为,科龙当年扭亏以至如今的健康发展不是靠"财务欺诈",而是健全公司治理,消灭自我交易及"灰色利益地带"。     为什么清议一反常态敢于为一家颇受争议的上市公司作证,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基于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观察和对科龙实地调研后获得的切身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