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建立银行风险管理文化(金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03:2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忻雁翔

  《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风险计量与资本分配》

  作者:赵先信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出版商: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45.00元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银行管理领域发生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管理重点逐渐从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过渡为以风险计量和风险优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外部市场不成熟、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到位等体制性原因,目前国有银行的管理还不是以风险为导向的

  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宣布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改造的核心是:要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和资本充足率低的现状,银行界将改革方向直指全面的风险管理。正是出于对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的思考和在银行管理部门的切身感受,赵先信博士撰写了《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风险计量与资本分配》一书。书中全面介绍了风险计量领域在理论研究以及银行管理实践方面的最新进展。

  发展及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银行管理领域发生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管理重点逐渐从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过渡为以风险计量和风险优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1988年诞生的《巴塞尔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要求用资本来缓冲银行风险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巴林银行倒闭案等震惊世界银行界的事件促使人们关注市场风险。一些主要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计量与资本分配模型,以弥补资本协议的不足。亚洲金融危机及其随后发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安然公司破产案等则提示人们,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即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联合造成。因而,全面的风险管理渐渐成为银行内部管理的新需求,同时也被国际监管机构当作对各大银行的外部管理要求。

  以夏普和马尔科维茨等人的开创性工作为标志,计量风险和风险的资本成本构成了过去二三十年间金融经济学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1988年资本协议的实施,则意味着相关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上的巨大成功。与此同时,一些大的国际活跃银行也致力于风险测量方面的探索,发展出了一系列完整的内部方法与模型体系,成功实现了计量模型从理论模型向商业模型的转变,风险计量模型已经成为银行最重要的风险决策支持系统。

  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其中,尤以J.P.摩根的Credit-Metrics、瑞士信贷金融产品部的CreditRisk+以及穆迪的KMV这三大信贷组合模型最为引人注目。J.P.摩根的“信贷矩阵”模型系统采用了风险值(valueatrisk,VAR)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自从1993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最主流的风险计量方法。VAR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将银行全部资产组合面临的所有种类各异、形式多样的风险暴露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数字,给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的最多可能损失。VAR既便于理解,又便于比较,非常符合银行管理可视化的发展方向。尽管最初是用于市场风险领域,但现在已经推广到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多重领域,成为风险计量的重要工具。并且作为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标志性指标之一,许多银行和法规制定者开始把VAR当作全行业衡量风险的一种标准。

  国有银行改革研究和思考

  尽管风险从来具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经过多年的研究拓展,上述应用于国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可以使人们有能力主动控制风险水平。风险和资本成本的计算量化流程也因此塑造了银行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文化。

  在从事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只有做到准确地知道自己面临的风险成本,才能在事前就正确判断出是否应当承担某一项风险,以什么样的价格和条件来承担该项风险,并能在事后评估出某项风险确实提供了多少收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前总裁维特有一句名言:“我们从不承担未经计算的风险。”这句话道出了风险计量在风险管理上的地位和作用。在如今的国际活跃银行,风险计量不仅广泛应用于资本分配、风险定价和业绩评估,也广泛应用于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报告,以及向股东和市场的信息披露。

  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外部市场不成熟、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到位等体制性原因,目前国有银行的管理还不是以风险为导向的。这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方法上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根据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定性分析有余,而定量分析不足。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对诸如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以及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分析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精确的度量,就很难对风险作出准确的甄别并对项目作出正确的评估,也降低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风险甄别、报险、决策、避险、全程监控等一整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技术工具,这些都是现代商业银行安全、持续运作的基石。而这正是我国银行商业化过程中的滞后环节。

  作者所理解的商业银行的现代风险管理模式应当强调用资本作为抵御风险的主要机制,强调以增进股东价值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强调以风险计量为核心的管理文化,强调以降低代理成本为导向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在这种认识前提下,作者主要围绕前面三个问题,即监管要求、股东价值和风险计量,针对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议实施资本要求的三种主要银行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性风险,全面深入地介绍和分析了相关的内部计量模型。作为参照,还详尽总结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以及计划于2006年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这三种主要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从管理的角度,介绍了风险计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风险计量结果应用于资本配置、风险定价、限额设定和业绩评估。这些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技术对于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及监管部门来说,都是极其重要和需要掌握的。作者对每一类风险的论述都遵从从风险因子到风险损失的建模顺序并辅之以理论背景的梳理,这种系统规范、逻辑严密的著述范式,使得艰深的专业模型具有了可循的利用途径和操作手段。

  按照入世承诺,2006年中国将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务,面临这样的挑战,我国银行业必须围绕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机制和技术的正规化、系统化向真正的银行“商业化”迈进,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27日 第十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