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徘徊不前凸显政府相关政策缺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7:4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月19日召开的保险产品创新研讨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重提支持农村保险领域产品创新的要求,全国首家农业保险公司也将于9月底正式成立,农业保险再次成为保险业关注的焦点。 口号喊了20多年,投入却一直没有落实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6亿元,仅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0.5%。从1982年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以来的20多年里,农业保险累计收入仅为90多亿元。总的来说,农业保险依然面临尴尬的处境。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矛盾的解决在于缺乏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他说:“喊发展农业保险20多年了,财政投入却一直没有落实。”他说,国家提的都是宏观层面的说法,但具体支持政策落实不到实处,农业保险要发展关键是国务院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依靠国家力量农业保险才能发展起来,农业保险发展不起来主要是政府补贴缺位。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很困难。他紧接着强调了一句“非常困难”。政府必须有行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态上。 我国一直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进行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农民遭遇灾害时导致的损失个人是难以承担的,政府的补贴往往杯水车薪,更多时候农民是得不到任何补偿。今年8月12日台风使浙江省温岭市农作物损失惨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浙江农业保险处于空白,农民得不到任何赔偿。 农业生产存在的高风险,本身产品价值较低,加上农户分散化,保险额度小,保险公司实施管理难度大,因此农业保险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业务。农业生产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要求农业保险只能实行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 从保险公司来看,目前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两种模式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上海安信和吉林安华的出现,可以看作中国农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上海安信实行的是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作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划为政策性业务,公司开办这两项业务享受相关政策支持,涉及农财产、责任保险等其他业务则按照商业化运作,通过这些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养业保险的亏损,实行“以险养险”。而吉林安华则是与上海安信主要发展政策性的种养两业保险业务不同,借鉴法国安盟的经验,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包括种养两业保险、农民家财保险、农民短期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等在内的全方位、一揽子的保险保障,走“大农险”之路。 郝演苏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他了解到的消息,吉林所实行的方向有可能是面向工厂化农业、大养殖场,不是针对分散农户,那样保险成本太高,而集体养殖管理成本低,风险管理能力强。因此不是针对一般农民的农业险。而上海安信没有典型意义,上海情况特殊,是一个工业城市,不是一个农业城市,农业占上海生产比重少,比北京还低。香港的农业保险发展也很好,但主要是副业,如观赏性花卉,不以粮食为主,主要是副业项目。 究竟何种农业保险模式适应中国?郝教授认为,在中国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空白,农业保险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因此中国没有现成模式,以前出现过互助模式,但无疾而终,只能通过全面试点来摸索。 郝教授指出,农村保险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保险市场还是以城市为中心,只有城市市场达到饱和,才向周边发展。农村保险领域目前要发展还很困难,相对于农业保险,农村财产险、人身险盈利空间大一点,但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盈利空间很小,农民财产价值相对比较低,给付能力比较低,同时过于分散化,对于商业性保险公司而言,商业保险公司还缺乏进入的兴趣。农村保险市场要发展起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得到快速发展除非有国家的大力支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