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一轮港口投资静悄悄地大跃进访中国港口协会理事长屠德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5:5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表现在港口方面,则是压船压港现象突出。在需求的作用下,在《港口法》等相关法规的推动下,各地港口建设如火如荼。

  本轮港口热会持续多久?港口建设热潮会不会引发港口过剩?投资港口风险多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港口协会屠德铭理事长。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记者:今年以来,港口压船压港现象严重,这在港口业普遍吗?

  屠德铭:压船压港现象各港口情况不太一样,主要是矿石、原油、集装箱、粮食等专业性码头比较紧张,而一些综合性中小码头已经过剩。因此,压船压港现象也是我国港口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记者:目前,各地正兴起新一轮的港口建设热潮,除了需求推动外,有没有什么背后原因?

  屠德铭:体制方面,以前港口多直属中央或实行双重领导,体制改革后,这部分企业下放地方。体制调动了地方建港的积极性,纷纷将城市发展和港口建设结合起来。天津、青岛、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纷纷提出各自的港口发展战略和措施。法律上,《港口法》等法规出台,明确了港口的产权。政府负责港口的规划、市场准入、安全管理等,并负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而经营性设施则由企业投资经营。

  记者:在各地港口建设中,目前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投资?

  屠德铭:从投资渠道来说,主要有五部分,一是中央国有,二是地方国有,三是国有企业,四是民营企业,五是外资。在经营性设施方面,主要投资是以政府为背景的国有企业。国内一些大型航运企业,如中远,也纷纷进入港口业,选择的基本是集装箱码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出台了外资投资港口的暂行规定,外资投资码头可以自定费率。加之各地为吸引外资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外资投资风险,使得外资纷纷进入中国港口业。目前,沿海主要港口外资已全面进入,一些区域较好的港口,甚至出现外资排队进入的状况。外资主要进入的是集装箱码头。现在集装箱码头看好,需求很旺。

  民营资本目前比较少。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历史原因,现在码头的存量基本上是国有的,二是行业特点决定的,港口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比较低。

  现在,民营资本进入港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港口板块的上市公司,民营资本进入上市增量部分,二是老国有港口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退民进,实行民营化。

  记者:多年以来,我国港口基本是地区性的。今后,有没有可能跨地区发展,进行跨地区的整合?

  屠德铭:跨地域性越来越明显。大的港口集团,开始越来越注重战略,走网络化发展之路,逐步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以上海港为例,投资行为已突破上海地域的限制,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到重庆、武汉、南京、南通、宁波、温州等沿江沿海港口,打长江战略、沿海战略。今后,其他港口也会走这种网络化发展之路。

  记者:投资港口风险有多大?

  屠德铭:港口是跟随着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的步伐而发展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在2010年之前,投资港口的风险不是太大。另一方面,按照《港口法》等规定,港口经营性设施完全是企业行为。企业投资,包括民资和外资,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风险、谁受益的原则,从企业来讲,绝不会贸然进入,对市场的预测、对风险的考虑较多。

  记者:根据目前这种发展状况,您认为,大概多少年后我国的港口业紧张状况会得到有效缓解?

  屠德铭:衡量港口的主要指标是利用率,一般而言,利用率在60%左右比较合适。由于港口具有季节不平衡以及货物不平衡性等特点,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出现压船压港的现象。

  从供需角度来看,港口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一是不适应状态,码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第二是基本适应,码头能力依然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加大港口建设等积极措施,能够使供需关系得到改善。第三种状况是适应,即码头能够满足运输需求。

  我国港口目前处于第一种状况,并正向第二种状况努力。按照交通部的规划,2010年达到基本适应,2020年达到适应并适度超前。上海证券报记者袁小可 裴增雨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