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下游全面开放加速出版体制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我国对发行权的全面开放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出版体制核心内容的改革,出版机构的垄断地位最终也会被发行市场和发行资本冲开一道决口。 8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表示,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到今年底,我国书、报、刊的批发市场将对外开放,即外商可以在我国投资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的书、报、刊批发和零售企业。
于永湛的表态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开放出版行业的下游领域。数十年来,我国的发行领域一直被新华书店所垄断,这一局面的打破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此后,有关出版发行体制方面的改革动作频频,新华书店这一垄断巨头也将进行股份制改造。 从2003年9月1日起,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正式生效。这一规定最大的突破在于对出版物发行单位市场准入的放开:取消了包括图书批发特别是总发行的所有制限制、上级主管单位的限制和行政法规及新闻出版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限制,同时提高了资金门槛和专业资格门槛。 发行领域属于出版行业的下游,下游领域的市场化必将影响出版行业上游的市场化。我国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一样,长期处于专营地位。这种制度忽视了出版产品的一般商业属性,进而影响了出版行业的活力。正如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柳斌杰所言,长期以来我国只是注重新闻出版产品的特殊性,但是没有注意它还具备商业产品的一般性。 这种行业垄断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我国精神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图书品种结构失衡,教辅教材所占比重过大,而原创性作品特别是质量高、适销对路的品牌书不多,可供品种很少。我国的图书行业一年的出口额不足6000万美元,不要说和美国每年20亿美元的图书出口额相比,甚至还远远落后于荷兰这样的欧洲小国。 出版的行业资源垄断,还使一些出版机构利用政府提供的书号资源,进行买卖书号的活动,从而缺乏企业创新的动力。 时至今日,出版行业仍然是我国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的行业。据业内人士统计,我国现有在册的出版社700多家,5%的出版社凭借垄断优势和资源优势集中了图书行业90%的利润,主要还是教材和教辅产生的利润。大部分出版社经营不善,甚至有些处于亏损的状态。时至今日,不仅如此,我国整个图书出版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图书库存,库存码洋却占到了总销售额400多亿元的四分之三强,这三百多亿元的库存图书构成了一笔巨大的不良资产。 由于前几年发行市场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出版机构面临市场的压力也逐步增大,一些出版机构也开始进行企业转制。今年4月5日,国务院下文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其身份从行政单位转变为企业机构。同在这一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透露,除人民出版社一家保留原来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 发行领域的全面开放,意味着政府开始从市场规则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出版行业的体制问题。根据WTO规则,我国在今年完全开放图书发行市场,五年内市场开放程度将与国际接轨。由于编辑和出版业务是我国贸易谈判代表团拼尽全力死守的领域,所以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维持编发分离的体制。但是,我国对发行权的全面开放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出版体制核心内容的改革,出版体制的改革最终也会被发行市场和发行资本冲开一道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