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量昭示底部来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09:05 证券时报 | ||||||||||
    周一大盘未能延续上周五尾市的反弹走势,相反在科技、石化等板块走弱的带动下,再度创出此次调整以来的新低,上证综指离1300点的整数关口又近了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深市成交24.88亿元,沪市成交39.64亿元,双双创出年内新低。我们知道,历史上中级及以上级别调整行情的结束,大都以地量为重要标志,那么,此次历史会否重演?新的地量是否意味着新的地价?行情能否否极泰来?
    地量缘何出现     市场信心不足、筹码惜售明显,是一段时间来成交量逐步萎缩的主要原因。虽然大盘自4月份调整以来,调整的时间及空间已较为充分,前期影响股市下跌的几大因素经过几个月的消化,对市场的影响力度也大为降低,但市场调整所引发的内在矛盾,如股权分置问题等却再度升温,市场心态因此愈趋谨慎。同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整后,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如人在一场大病后,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恢复元气一样。而另一方面,经过近几个月的调整之后,两市平均市盈率及A股平均股价均创下1999年以来的新低,而上证综指也逼近历史大底1300点大关,市场多数投资者认为市场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采取持股观望策略者众,这也导致了惜售现象的出现。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交投清淡、量能逐步萎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历史会否重演     股谚一直有“地量见地价”一说。从1999年的走势来看,上海市场曾出现了5次较为明显的、由地量为起点的较大规模上升行情,分别是1999年5月18日(成交额为21.62亿元。沪市,下同)、1999年12月30日(成交额为25.91亿元)、2001年11月15日(成交额为29.38亿元)、2002年6月17日(成交额为28.74亿元)和2003年1月3日(成交额为27.94亿元)。这5次的地量基本上都见到调整的低点。但在上证指数的走势中,也有地量不见地价的时候,如2001年的8月30日、9月24日、10月8日的地量;2002年的9月13日、9月25日的地量;以及2003年8月27日、9月27日、10月8日等,这些地量的出现并没有伴随着地价的出现。由此看来,仅凭一段时间的调整地量不足以说明大盘调整已经结束。不过,从以上多次的地量出现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大盘经过3-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充分调整之后,地量的出现基本上都形成了地价;或者,虽然也有地量不见地价的情况出现,但地量出现时大盘也几乎处在底部区域。由此可见,虽然大盘的上涨、下跌、盘整途中都可能出现地量,但长期下跌后出现地量,对于判断大盘的底部区域确实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从此次调整的情况来看,无论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已完成一次较大级别的调整,虽然暂时 还不能确认昨日两市创下的地量是否就是此次调整的最终地量,是否见到地价也暂时不能做出定论,但近期连续创出量能新低,至少表明大盘已基本上处于底部区域。     底部是否降临     从此次大盘下跌的内在原因来看,关键仍在于资金面的供求失衡。券商因调控导致自营资金的紧张而被迫减仓,而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因对持仓进行结构性调整,也导致了股价的下跌,进而影响到股指重心的下移。但随着个股风险的不断释放,资金抽离对市场的压力已逐渐减弱,而低价股近期的强劲反弹所形成的局部热点,则可能对场外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虽然市场在没有明显的政策或消息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中期调整难以迅速结束,需反复震荡之后才有可能重现生机,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证综指周K线相对强弱指标RSI继6月份之后再次回落至超卖区域,并且形成了明显的底背离态势,这意味着大盘有望于近期结束筑底走势。建议密切关注价量配合的变化情况,一旦放量拉出长阳,也就意味着大盘将迎来一轮较大级别的反弹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