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州民族乐团:离“民办”两个字还有点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09:0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挂着“民办”牌子出生,但民间资本和民办机制尚未引入

  本报讯 记者王素慧报道:招兵买马中的广州民族乐团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瞩目。

  这个由广州市群众艺术馆牵头组建的乐团只是业余性质,但对成员的要求达到了专业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标准。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员全部来自社会人员,经营也由乐团自己进行,不享受政府财政拨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广州市第一个民办性质的乐团。

  团长团员统统社会招募

  作为广州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组织者,即使在广东省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的热潮中,广州市群众艺术馆仍然成为为数不多的被保留事业性质的几个单位之一,而广州市的首个民办乐团却选择了由它牵头组建,这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广州市群艺馆馆长苏章鸿日前告诉《民营经济报》记者,事实上,广州民族乐团是一个探索性项目,广州市政府希望通过它在公益性演出团体中找出一条文艺体制创新的道路。

  据他介绍,广州民族乐团的民办性质主要体现在团长和成员向社会招募,全部不进入国家事业单位的编制,将来经营运作也由乐团自己进行,不再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当然,成立的头3年,政府会拨出一小笔经费扶乐团上马,由于60名团员均由社会人员组成,没有日常的工资支出和行政费用,因此政府的拨款仅有区区每年十来万元。除了负担乐器维护、演出场地、服装,给团长、领队、指挥生活补贴,提供必要的排练场地外,其余的费用都要靠乐团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企业找上门却无时间谈

  按照苏章鸿的设想,乐团走上正轨后,将作为代表广州市群众文化的高水平乐团承担政府的多个大型公益性演出活动,等名声大了以后,便会有商家的合作、赞助项目找上门,为乐团赚钱。

  不过,由于筹备时间过于仓促,广州市这一首个民办乐团目前还根本来不及招徕民资加入。

  最近这些天走进广州市群艺馆,都可以看到一条横幅———“奋战百日,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这条横幅背后的信息很简单:从提出要成立这个乐团到今年10月13日乐团将借广州市庆祝解放55周年之机举行成立仪式暨汇报演出,只有短短的百来天时间。

  苏章鸿告诉记者,经过这些天紧锣密鼓的筹备,广州民族乐团的团长和成员都已经基本落实下来,但和社会资本的洽谈实在是无暇顾及。他有点无奈地透露说,前几天才有一家企业找上门来想谈合作,但自己却根本挤不出时间。

  先打品牌再引民资参与

  据了解,广州民办乐团成立后仍然挂靠在广州市群艺馆,日常管理工作群艺馆也将参与进行。作为业余艺术团体的组织者,群艺馆属下有数个不同类型的文艺团体,专业水准不俗,其中广州合唱团还在第七届国际合唱节上拿了银奖。

  不过,虽然这些团体各有各的特色,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不靠自己的演出养活自己。换一个角度理解,群艺馆可能素来缺少赚钱自己花的习惯和经验。但组建管理广州首个民办乐团、探索一条艺术体制创新道路的重担确确实实落在了群艺馆的肩上。

  苏章鸿期望,通过设定团员的高起点门槛,广州民族乐团会在规模、水准、风格上逐渐走向高规格,成为广州市首屈一指的业余演出团体。届时,乐团演出的冠名赞助可望被企业视为树立高端形象的象征性载体,乐团的生存发展自然也就不成问题。而在此过程中,乐团将适时吸引民资参与经营,引进其企业管理运作理念,给乐团带来质的飞跃。探索公益性演出团体经营模式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缺市场经验成最大软肋

  广州民族乐团挂着“民办”牌子出生了,但业内人士指出,眼下,它在群艺馆的庇佑下仍未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而缺乏市场经验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群艺馆到底能带它走多远也是一个问题。

  有业内人士曾经这样评价国内的文化单位:既不缺高水准的艺术专业人才,又不缺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但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人才却少之又少。更要命的是,在文化单位内部,坐在领导位置上的往往都是那些在艺术上达到极高造诣但对市场却所知甚少的专业人员,管理类人才普遍不受重视。这在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的时候不足为弊,但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却立刻成为致命软肋。

  广州民族乐团也不例外。离开了政府财政的扶持,艺术产业化是其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但公益性的业余演出团体尚停留在自娱自乐或等演出找上门的阶段,怎么赚钱养活自己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环境突然放开,无论人才、观念还是体制都没有充足的准备。而对于乐团的成员来说,他们拥有的专业技能原本足以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入,如果乐团经营冷清,自己是否要陪着寂寞下去?这会成为令人时时摇摆不定的问题。

  “民办”成就厦门爱乐乐团

  厦门爱乐乐团是1997年由从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的中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应厦门市政府的要求一手创办的。乐团是中国第一个不占国家编制,由政府扶持、企业赞助,实行总监负责制的市场化的民办全职交响乐团。

  乐团实行不占国家编制的全员聘任制,使竞争上岗、人才流动的优越性成为现实;同时,将原固定工资制改为基本工资加排演计时津贴的结构工资制度,体现了按劳分配的精神,到2003年,人均月收入已超过3000元,保证了乐团高强度的集体劳动节奏,也受到了演奏员的欢迎;还有,每年一度与待遇挂钩的、认真考察演奏员工作成绩和合奏能力的业务考核,也给演奏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这些变革促使厦门爱乐乐团水平稳步提高,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一开始,一场音乐会演出票只卖出20多张;几年后,一场演出卖出200多张票已不算稀奇。

  郑小瑛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是新机制成就了厦门爱乐乐团,说到底,允许民办是个关键。(紫/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