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激励与鞭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12:40 商务部网站 | |||||||||
2004年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百年诞辰。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青年时就投身到除旧布新的时代洪流中。他曾挥师百万横扫中原,也曾参与执掌共和国舵把。在进入晚年时,他还以非凡的胆识和惊人的力量,扭转了中国巨轮的方向。改革开放,他让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将中国推向通往繁荣和富强的快车道。 由邓小平同志推动的改革开放,催生了无数新生事物,《国际商报》也是幸运儿之一
那时候,正是我国实施开放政策的初期,一面是紧锣密鼓地积极推进,同时又有疑虑重重的百般阻滞。作为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门口的对外经贸部主办的报纸,该有什么特色?受命筹备的同志讨论下来认为:特色在于鼓吹对外开放。我们把报名定为《国际商报》,提出报纸的宗旨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还谱了一曲《国际商报之歌》,歌词唱出我们的宗旨,唱出我们的心声:“开放,交流,鉴兴盛之道于八方;交流,开放,拓丝绸之路达五洲。” 这样一张自诩以推动开放为特色的报纸,请谁题写报头?找小平同志! 早在1978年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复出不久的小平同志多次讲话中已提出“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他疾呼:“现在是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小平同志又不断阐发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拓开执行政策的新天地:定下开办经济特区;号召学习外国先进管理方法;提议“充分研究一下怎样利用外资问题”;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点明“中国是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个战略问题”。他一再论述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长期政策”,论述这个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论述“指导思想”是放,不是收……我们筹备成员在当时聆听的就是这些远见卓识、雄图大略的论述,也就是这些教诲使我们领悟出《国际商报》的使命是为开放呼叫,为“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服务。题报名,自然最理想的是小平同志! 怎么能请到小平同志呢?正当我们无办法时,当时的国务委员、经贸部长、《国际商报》的创建人陈慕华传来好消息:小平同志应慕华同志之请慨然允诺为我们题报名! 在创刊前报社的一次通讯员会议上,当小平同志题写的横竖两幅《国际商报》报名复印件向着与会者高举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一阵阵掌声,一阵阵兴奋。慕华同志又交代了小平同志的条件:题报名之事不声张,不宣传。喜出望外的商报人理解这个条件。行!把快乐、激动、鼓舞统统藏在心里,无须多说,这对报纸已经是很大的支持。 但是,这毕竟是份不寻常的荣誉和骄傲,憋不住内心的热乎劲,《国际商报》首期试刊的清样以一版下角一栏半宽三行高的地位框出一句话:“本报报头为邓小平同志题写。”这不算声张吧?清样送慕华同志,回话说:报角小框还是拿掉为好。 也许是《国际商报》报名和“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宗旨在当时对报界显得有点不同凡响,创刊后不久,就有外国记者来采访。谈话中他问:听说报头的字迹像邓小平的?我们予以证实,也说了此事不宣传。他的报道刊出后,却让我们略感惊愕:文章头一句话是“邓小平同志是国际商报的好朋友”,指的就是报头之事,可见他把这件事看作是我们创刊过程中最重要的新闻,但他那西方记者的浪漫笔法对《国际商报》的捧高让我们惊愕。惊愕之余,还有点忐忑:这一来说了出去,小平同志和慕华同志会不会见怪? 二十年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中国人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我们《国际商报》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由创刊时的周二刊发展到今天的日报,还增办了《公共商务信息导报》和英文月刊,在国内外商界倍受关注。每天看到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头,我们都会牢记自己的责任,他将永远激励和鞭策着商报人,继续为小平同志称之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竭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