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公正与公正社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读《社会公正论》

  乐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许多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背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问题。为了社会成员和谐地生存和更好地发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展,为了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为了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准则,这个共同的准则就是公正。手边散发着墨香的是吴忠民先生的新作《社会公正论》,这是一个从事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研究多年的学者,耗费6年心血完成的一部45万字的洋洋巨著。捧着书,如同捧着作者一颗滚烫的心,也如同在倾听一个有着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正义呼唤:一个现代的、健康的社会所应信奉的基本理念是:公正、共享、发展。一个社会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就能够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可以充分激发各个阶层以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潜能;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可以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和社会团结。

  作者从学理上厘清了平等、公平和公正的关系:公正同公平的区别在于,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并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而公平带有明显的“工具性”,所强调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公正的“应然”成分更多一些,而公平则带有更多的现实成分。公正与平等的区别在于,平等存在着“过度”的可能性,而公正则不存在“过度”的可能性,合理的平等才具有公正的性质;公正所涉及的范围要更为宽泛一些。因此,公平、平等皆应以公正为归属,应依归于公正。

  作者以敏锐的视角探究了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提出了诸多见地精辟的论断。例如,作者从社会分层中公正的基本规则入手,提出社会阶层之间要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各个阶层要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分配)以及互惠互利等三项重要内容。由此,一个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的现象是: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作者的解释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一般都会存在着弱势群体,其成员一般多为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者。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仅仅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数量十分巨大的弱势群体成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群体如工人阶层(包括身份依然是“农民”工人)和农民阶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势化趋向。他们的人数在迅速增加,生活处境十分窘迫,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其相对地位明显下降。它不仅使执政党赖以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严重削弱,而且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真正确立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基本理念,把民生问题作为公共投入的优先目标,建立起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重视经济政策的同时,重视社会政策。

  作者着重考察了公正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作者认为,公正与社会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公正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依据,社会政策是公正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从历史上看,现代社会政策同现代的公正理念及规则是相随而行的。先是,公正理念及规则出现并逐渐得以丰富、完善;继之,现代社会政策得以出现并逐渐完善和体系化。公正的基本规则直接规定着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程序公正对于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公正问题理解的偏差,将直接导致对于社会政策理解的片面性,并将进而造成现实社会政策的失误。建国以后,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许多社会政策。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成分;二是对民众基本权利的重视甚于对民众基本生活质量需求的保障;三是非全民性;四是不够规范;五是社会政策的实施往往借助于社会动员来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及取向发生了转换,一些具体的社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社会政策开始呈现出一种比较体系化的迹象,而且其中的许多内容开始同国际接轨。

  作者还对对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原因,又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由于一些富人的财富是通过不公正的方式或渠道获得的,容易引起社会成员的不满,又由于平均主义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使社会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种“仇富”现象。于是,某种“劫富济贫”的心理观念便相伴而生。这不仅无助于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的实现,而且会造成种种社会紧张现象。如果说“劫富济贫”只是一种心理状况的话,那么与之相反的“劫贫济富”则是一种现实的情况。这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上,目前工薪阶层和农民所缴纳的所得税占了大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倡导“增富济贫”,防止“劫富济贫”,消除现实中的“劫贫济富”。一个社会只有倡导“增富减贫”,才能走出“劫富济贫”和“劫贫济富”的困境,一个社会只有做到“增富减贫”,才能实现富裕群体利益增益与弱势群体处境改善的同步化。

  纵观《社会公正论》全书,作者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更有对公正问题的学理思索。但是,归根结蒂,是我们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公正社会。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提出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一个人人具有尊严的社会,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一个按贡献进行分配的社会,一个具有完善调剂功能的社会。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