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积累和城市流动并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02:3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本报记者 李芃 国际社会对上海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中国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上海的发展、上海的未来更成为国际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参加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学者们把目光对准了中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并对上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可能要“两条腿走路”。首先要有“城市积累”,同时要重点考虑城市相互间的联系及流动;其行动策略,一是构建形成高级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模式;二是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之中 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与重视,8月20日在上海开幕的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以及与会的众多海内外学界泰斗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学涵盖了汉学以及当代中国研究,后者是指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诸方面的多学科研究。中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自然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参与论坛中“城市进步与上海经验”这一议题讨论的有关专家认为,当前世界上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在这一趋势下,正致力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上海,应该走传统的“城市积累”和新型的“城市流动”并重的道路。 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首先概述了21世纪城市发展的态势。他说,尽管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已久,但大规模的城市化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银行认为,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将处于第一线。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将达到84%,发展中国家为57%;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也将达到54.5%。 周振华指出,21世纪的城市化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大规模展开的。城市日益融入全球的概念框架中,城市间各种要素流动的迅速增加使得全球各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导致了多极、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并且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涌现出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指挥和控制作用的国际大都市。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发展的全新背景下,其动力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按照传统观点,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强调走“城市积累”之路,也就是通过利用城市所拥有的本土化资源,将其重新塑造为一个知识丰富并拥有不同文化流向的新型城市。然而,信息化加快了各种要素流动的速度与效率,扩大了城市空间流量的容量,从而城市的发展日益与提高国际化程度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崭新的“城市流动”之路。 周振华提出,上述城市发展的变化还带来了一种新的集中趋势:现代服务性公司正利用全球网络向任何可能的客户提供服务,这使得大城市继续积累其财富和权利的过程,是与先进服务、生产中心,全球网络市场相联系的。换句话说,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要素。 上海的行动策略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大型城市,肩负着建设“一龙头,四中心”的重任,要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周振华指出,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重要性是由它的连通性来体现的,为此,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其定位是国际化功能,关键在于其融入各类世界网络体系的程度。当然,对于后起发展的城市来说,增大城市积累和实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是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条件,因此他认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可能要“两条腿走路”。首先要有“城市积累”,通过本土化资源创造一个富有综合竞争力的新型城市,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实力条件,同时要重点考虑城市相互间的联系及流动,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城市流动”以及与全球建立广泛联系在时空上进行拓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新型的国际大都市发展道路。 对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行动策略,周振华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构建形成高级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模式;二是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之中。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培育与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意识地构建和形成高级劳动力国际流动模式。熟练国际劳动力在跨国公司(TNCs)办公网络中的集中与流动,对发挥国际大都市的首要功能,特别是先进的服务行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周振华认为,上海朝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目标努力,其主要措施就是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程度,包括吸纳国际熟练劳动力及移民。他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特别是近年来,跨国公司R&D机构大举进入上海,将大大增强上海的创新投入,优化其创新资源的配置、提升城市产业和功能升级,并将带动地方创新组织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此,上海应抓住机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接受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转移,积极创建国际产业研发基地,以提升其城市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他同时表示,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放到一个区域范围来考虑,融入到长三角经济发展之中,通过周边地区和城市群的发展来提升自身的地位。因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等级化趋势与区域化趋势是相互影响的:全球化过程体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少数几个核心性质的全球化区域。目前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势头正猛,中国经济正在崛起,特别是长三角正大量接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其区域的全球化程度明显提高。上海处在这样一种环境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特别是发挥航运中心的作用,建立与外部的广泛联系,促进流动空间的扩展。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23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