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咨询业如何化解“成长痛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1:5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丁鹏飞

  苏启明透露,凯捷在中国的运营是盈利的,并是其全球集团中的增长亮点。凯捷中国的发展形势蓬勃,今年全年的业务指标已完成

  “这是咨询业在中国面对的一个成长的痛苦。”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Capgemi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ni)在中国的掌门人、总裁苏启明认为,这个“痛苦”就是咨询业比较高的人才流动率。虽然中国咨询市场正逢“天时、地利”的时机,但咨询业较高的人员流动率,使业界在“人和”方面都面临一些情况。

  对此,苏启明给出了解决方案,“面对这种高流动率,惟有归宿感、凝聚力才能留住员工,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家庭的一个成员,是业务的一分子,是实施的中坚。而且,公司必须去照顾他们,给予他们培训的机会,给他们清晰的愿景。”

  咨询业的成长痛苦

  《财经时报》:除了“天时、地利”,跨国咨询公司在中国都面临“人和”的情况,你对跨国咨询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如何看?

  苏启明:我个人认为,这是咨询产业一个成长的痛苦,目前,咨询业人才不多,但机会又很大,咨询需求又很强,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家都抢人,而且是在抢同一群人。

  我认为,这种情况会先变得很糟,然后会慢慢地变好,这有一个过程。凯捷关心的是,如何培养我们的人才,如何让他们更上一个台阶,怎样去培养他们,怎样去扩大这个人才圈。

  我们准备建立一个职能中心,会跟凯捷全球的资源结合,有系统地培训咨询顾问,使他们站在咨询的最前沿,兼具理论与实施、创见与经验。

  《财经时报》:据说凯捷前任CEO手下的几名员工离职凯捷,你能否对此做一个详细透露?

  苏启明:首先,我想把事情放在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从宏观角度看,这个高流动率是咨询市场的一个现象,我们也频繁地从市场竞争者那里招聘不少人才。

  对于那些离开凯捷的员工,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凯捷有非常严格的绩效评估,这是凯捷与员工共同同意的,绩效评估中设定的目标必须要达到,这是一种指标,也是一种压力,有些人对此适应比较困难,离职是个别人的职业选择,绝非集体跳槽,我们的销售与IT团队正发展上一个更好的台阶,在质与量上精进提升。

  第二,我们也培养了很多好的人才,好的人才就会被竞争对手、猎头关注,而且,一些竞争者会花更高的价钱去挖人,但我的哲学是,我们给员工提供不错的薪水,但不是最高的,我们希望那些留下来的,不只是为了钱,是为了凯捷的客户和更好的发展。

  我们的运营理念是,我们是一个家庭,我们在好的时光会在一起,在艰难的时光也一起撑住,是一个企业家庭的理念。我们也希望离开凯捷的员工在各界都有蓬勃发展,为咨询业界创造新的建树与成果。

  《财经时报》:但有的人把他们的离职归结为一些非理性因素,如公司政治,对此,你怎么看?

  苏启明:我们公司非常强调多样化、包容性,不论你来自何方,我们是一个家庭,但你必须表现。每个人要把工作做好,而且每个人要有弹性,能够及时调整、学习。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背景进行区别对待,只要你把你的工作做好。假如不能跟上公司发展的节奏,这个员工肯定会感到比较辛苦,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公司政治,而是因为不能举重若轻地处理好工作的心态。

  中国重镇

  《财经时报》:作为新的几大咨询公司之一,凯捷在中国的布局较晚,如何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苏启明:我并不认为我们进入中国是真的晚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策略。早期,我们主要是服务一些跨国公司及一些服务性机构,当时比较低调。在稳健的、一贯的成长后,大约在两年前,我们的策略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大力开发国内客户,从此,我们的焦点及资源往这方面配备、集中。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我们觉得是大举经营中国市场的一个契机,总之是“天时、地利”,中国市场也慢慢在走向成熟。

  凯捷在中国的运营是盈利的,并是其全球集团中的增长亮点。凯捷中国的发展形势蓬勃,今年全年的业务指标已完成,目前更向前卫冲刺,给予客户最佳服务实施,并更进一步发展和稳健增长。

  《财经时报》:凯捷曾宣布要把中国作为增长的重要支点,现在具体业绩如何?未来几年的业绩目标如何?

  苏启明:我们希望从400人成长为4000人,希望在营收方面对亚太地区有50%的贡献。在服务方面,我们的策略是:专业导向,精耕细作。我们现在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希望能够积极进入二级城市,并非常愿意响应政府号召到西部去开发,比如成都、西安、武汉等。我们也会把韩国、日本的项目带入中国来,在中国做实施,创造增长发展。

  《财经时报》:你曾说过2007年凯捷中国要达到美国的水平,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最大的利好是什么?

  苏启明:国内的各种增长机会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一些产业在茁壮成长,他们会有咨询的需求;二是不少大公司都有多元化、全球化的愿望,也产生不少需求;三是美国、欧洲对进入中国会有不少咨询需求。

  咨询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来实施项目,提供服务。而且现在客户是越来越成熟,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怎样更持续性地培养人才,怎样给他们技能,这是一个挑战。

  本土化议题

  《财经时报》:凯捷收购远卓是为了增强在战略咨询、PEOPLESOFT实施等方面的实力,现在这些方面有哪些进展?

  苏启明:现在,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实施项目,共同面对客户,我们进行访谈的办公室就是前远卓的,现在改装为凯捷,大家都在一起办公,一块成长。

  我对目前的整合非常满意。双方走到一起给我们一个更强大的咨询团队,对中国、对跨国公司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财经时报》:你作为一名华侨回到国内,怎样更有效地把握凯捷中国的本土化难题?

  苏启明:我们让本土人才去主导一些项目和实施,我们则提供相关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最有效的是找到合适的本地人才,培养他们,而且让他们尽快地调整到最佳实践状态。

  《财经时报》:凯捷是一家欧洲公司,它收购的安永是美国公司,收购的远卓咨询是中国公司,文化上融合的情况如何?

  苏启明:我们是靠并购起来的公司,对并购之后如何走到一起非常有经验。我们与安永咨询合并的综效已在全球范围内具体显现,与远卓合并的美好成果也在凯捷中国具体彰显。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