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教育腐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1:09 经济观察报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员工向广西考生索取10万元巨资以换录取通知书一事,现在闹得沸沸扬扬。18日,西安再曝类似丑闻,两件事印证了“教育领域反腐败”同样任重道远。 北航李未校长说出“我本人非常气愤,而且感到很羞耻”时的心情已经感染到整个教育界,甚至我们这些教育界之外普通人的心也都蒙上了灰。
这件事的本质当然是教育腐败而不只是个别员工出了问题。目前,由国防科工委纪检监察组组织的专案组针对“考生被索10万换录取通知书”事件进行专案调查。北航校长李未表示,北航已责成校办产业天华公司立即召开董事会免除相关人员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职务,涉案的北航教授高峰也已被停止一切教学科研工作。 但是,如果我们的追问仅止于此(西安的事件也照此办理的话),那离根本解决问题还是有距离的。我们应该弄清楚,腐败气息是如何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静悄悄地侵蚀了我们千百年来一向视之为最受尊敬的教育领域。 改革开放之初有句顺口溜描述当时的社会生态,叫做“十亿人民九亿商”。虽然这并不是事实,但人民的心理跟着一根指挥棒转,所有人都整齐划一地进行世界观转变,从越穷越光荣一下子转到了越富越光荣。任何其它的评价都统统被迅速边缘化,被挤到无法支撑作为个体的人安身立命的地步。这种社会气氛二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甚至在利益多元化导致的激烈竞争中被逐步加强,弥漫到所有重要领域,政府、学校以及家庭无一不受此遮盖。这样发展过来,北航出了那两个为钱财而不顾脸面的员工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我们要不要继续讨论如何利用制度设计以及其它有效手段来防止腐败的发生?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过仅限于此也肯定不够。这就像对付犯罪一样,如果人人都想犯罪,再严酷的刑法制度也无法制止。 问问那两个教工,他们敲诈55万元钱财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他们不仅仅回答直接原因的话,一定可以追溯到个人的价值观上来。在这些人的内心当中,教授身份所带来的荣耀肯定抵不上财富带来的社会评价更高。钱财和荣誉已经划上等号。 先前,北京有一位年轻的教授拥有两辆轿车,去大学教课时他从来都不敢开更高级的那一辆,因为周围还有不少安于清贫的同行们会对此投以鄙视的目光。现在,他已经可以大大方方开着高级轿车进出了。他说,教育产业化政策使老师们的身份变得复杂,大家都可以兼职,在校办企业里赚钱当然不错,不过更多人愿意自己到外面去,有当顾问搞咨询的,有当律师、会计师的,有专门给电视节目当嘉宾的;还有大批人整天在外面搞讲座,气氛如此,大学老师难以置身此种影响之外。 顺着这位年轻教授的思路可以判断,在以财富为追求目标的人群中,泯灭了社会良心,丧失了中国知识分子安于清贫的传统,干出违法违纪的人也就一定会出现。再往下,学校管理层出现贪污腐败以致于人们企盼将下一个审计重点转移到大学校园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据说在英国,法官的身份具有独一无二的荣耀。那个孤傲的人群始终竭力维护自己的体面,当他们在电梯里遇到律师时,也会背过脸去不搭一句腔。在那里教授人群的情形也差不多。是什么能够坚定地将他们与商业社会的种种诱惑隔离开来?那就是社会的尊重在他们内心里激发出来的无上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