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揭侵占国资面纱 郎咸平与名企交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0:30 中国经营报 | ||||||||||
    在“炮轰”了德隆、海尔、TCL、格林柯尔之后,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和企业交恶。最近郎咸平及其工作团队发表了针对格林柯尔公司的报告《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报告指出格林柯尔集团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用“七种手段”席卷国家财富。从而引起格林柯尔强烈反弹。     格林柯尔马上给郎咸平传来律师函,指出郎的言论对顾雏军造成了
    为什么是这些企业?     相比之下,格林柯尔是对郎咸平言论反应最强烈的公司。 此前,郎咸平也质疑海尔的“变形”是“曲线的MBO”(Management Buy Out 管理层收购)。海尔的发言人回应,由于海尔现已经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存在曲线MBO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认为郎咸平教授的观点不能成立。     8月18日,TCL董事长李东生也邀集部分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对郎咸平有关TCL的质询做出回应。李东生表示:“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管理层在取得股权的合法性等重大问题上,是经过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审查和批准。在此,我再次声明公司管理层对上市前后的各种陈述和公告负诚信责任,并以我个人声誉担保。”     纵观郎咸平触动的企业,除了“明星企业”的光环外,似乎这些企业的共性就是,股权关系的设置看起来神秘莫测,普通股民似乎很难掌握足够的信息对自己的投资回报做出理性分析。     郎咸平认为,是顾雏军的言论引起了他的好奇。顾雏军有句经典的话: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以及ST襄轴四家公司,资产总值达到100多亿元,被称为“民企的神话”。但顾一直不肯明示其收购资金的来源。曾有猜测,是境外大量的过剩资本采取暗度陈仓的形式与顾合作;或者是境外金融机构为顾提供“过桥贷款”。但也仅仅限于猜测。顾雏军总是辩解自己的钱来路正当,但在说明财源和被人“误解”之间,顾却宁愿选择后者。     同样神秘的企业还有三九集团。这也是郎咸平的下一个目标。郎咸平表示他下一个瞄准的对象,是北大方正、清华紫光(资讯 行情 论坛)、复兴集团和三九集团。     国资流失是普遍现象?     郎咸平称,最近发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远比中小股东权利受侵害问题严重得多,因此自己也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这方面。其一系列针对国资流失的报告和文章也引发了广泛争论。     郎咸平的某些观点颇为犀利:现在不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两者竞争的问题,而是国有企业老总和民营企业老总联合起来“合法的剥削”国有资产的问题。     郎咸平的报告似乎还传达了这样的意图:警惕国资被“合法剥削”。郎咸平认为,与当初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类似,都是合法掩护非法,都是利用法制不健全,侵吞国家财产,而且手法和过程惊人的相似。     一位观察人士认为,虽然不能判断郎咸平的报告是否百分百的准确,但他事实上触动了一个敏感话题,在新一轮国资改革阶段,利用合法的、非法的手段把国有资产转移到部分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李佐军表示,目前在国有经济转轨过程中,转移国资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目前公众和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某些能够控制企业的特权方,利用自己的信息和权力优势达到资产的分配。主要的手段基本是通过合法的渠道,利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资本运作,以及经营公共设施等方式,把国有资产转移到部分人的手中。     李佐军认为,关键在于市场规则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及配套的体系如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信用体系等也不完善,所以企业转制也未必按市场规则来做。既然是“合法”的、隐蔽的,如何才能制约这种现象?李佐军认为,从长远来看,需要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完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