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认证逼近中小食品企业遭“灭顶之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09:39 扬子晚报 | |||||||||
中国食品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大洗牌——继2002年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完善《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监控检验和信息体系后,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QS认证又波及了食油、大米等五个食品行业近70%的中小企业,而更多的食品种类将会陆续纳入QS认证体系。一时间,中小企业人人自危。 然而,假如之前暂未纳入QS体系的食品行业以为可以得到喘息而偷着乐的话,现在他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雷红涛指出,无论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分为“强制性执行”和“非强制性执行”两种,前者包括卫生检测、安全成分检测等标准——这是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基础,所有企业都必须达到,否则主管部门可以马上勒令其停业整顿或关闭,而后者则涉及商标、生产规模等若干规定,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地达到。 一般来说,行业标准只是在还没有国家标准的时候应用的,但事实上,现在很多行业和大企业都在做“危机公关”。为了重新建立消费者的信心,联合制定一些高于国家标准的认证标准,如饮用水的“安全饮品认证”等,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标”。 市场在规范,无论对大企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一下子涌现出那么多高不可攀的标准无疑是中小企业的一次“灾难”。达不到卫生、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黯然离开却也无话可说;但即使是完善了卫生条件,还有环境、生产设备等一系列的投入要伤脑筋———虽说达不到非强制性标准或者行业认证不会马上被勒令停业,但隔三差五的罚款,还有媒体对“不达标企业”的一再曝光,无不显示着监管部门要继续严厉整顿的决心。 一位与大部分食品行业都打过交道的食品原料供应商直言不讳地说,在他接触的中小企业里,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达到这些标准,真要查处起来,全部都得关门,届时影响绝不会小于年初QS认证带来的行业风暴,而且涉及的行业面只会更广——至于这些企业现在为什么还能存续下来,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是监管部门有意给他们一个缓冲期,让他们看清方向、自谋出路。行业的整顿和规范,无论对国家、对消费者还是对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把一大批生产条件恶劣的小作坊式企业淘汰出局,有利于扶持规模企业、名牌企业。只要是能留下来的企业,远景绝对乐观———这对中小企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甄静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