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止于大学门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22:3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秋风 北航在广西招生中出了丑闻,两位教授卷入其中,北航校长义愤填膺地在电视上指斥这两位教授:“在北航这样的一个名校,出了这样的人,我感到很羞耻……在市场经济的这种情况下,最后堕落到这个样子。”
其实,自从产生高考制度,不,自从科举制度出现以来,考试、招生中的舞弊、腐败就层出不穷。所以,断言市场经济是两位教授堕落的原因之一,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当然,高考招生腐败的形式确实在翻新。大学招生人员能够拿得出手的交易品是录取通知书,而考生家长能拿得出的交易品,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另一种是金钱。如果说,以前的交易多是权力主导交易的话,那么,现在,在此之外,金钱交易似乎越来越盛行。 然而,这仍然不是市场的错。问题在于,人们——尤其是大学的管理层——错误地理解了市场,忘记了市场的限度,把市场当成了万应灵丹,听任市场入侵大学,并渗透到教师的心灵中,从而导致教授的堕落。 不幸的是,一些肤浅的经济学家也患上了市场崇拜症,这样的病症又获得“主流”的支持。发展经济是中心工作,而既然发展经济离不开建设市场体制,那么,各个领域的中心工作,似乎就是引入市场机制。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市场机制大规模地入侵了校园。不,其实是被大学管理层有意识地引入。 这方面最为典型者,就是曾经引起激烈争论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归根到底,改革者试图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大学教师的考核体系中,把大学当公司来管理。这样的方案竟然能够获得校方认可,可见市场意识是多么地深入高校管理层之心。同样是这所名校,校办企业也似乎办得热火朝天。当然,其他学校也不甘人后。本次广西招生丑闻,就涉及到了北航的校办企业。 毫不奇怪,当市场机制和市场精神入侵到其不恰当的领域和不恰当的人身上后,其所导致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大学为了筹集经费,不择手段地向学生收费。大学教师的精神似乎也普遍地堕落。在市场的名义下,大学中人的世俗欲望被释放出来,无所忌惮地向招生、学术研究、教学、师生关系等领域中泛滥。大学创办纯粹商业性质的企业,教授们当“独立董事”,制造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丑闻。 大学与企业谈不起谁比谁神圣,大学教授也未比企业家更圣洁,或者更应当成为社会的表率。但是,大学是高等学府,是教学与研究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地方,因而,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参与者的心灵,与企业应当是有所区别的。大学确实需要改革,大学也需要筹集资金,但是,市场救不了大学。在制度上,大学需要的是政府和社会的投资,而大学教师则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和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节制,需要具有追求知识的热情。所有这些,都不是市场所能提供的。 在目前的制度下,人们的心灵总是容易走向狭隘,总是倾向于以单一的模式解决所有问题。曾经是政治挂帅,然后又是市场崇拜。然而,如果社会是复杂的,那么,我们的心灵似乎也应当学会稍微复杂地思考问题。比如,解决高校经费,除了政府拨款和向学生收费之外,就没有别的途径了吗?能否设想建立一套募捐和拨款制度,使得大学既能获得足够经费,又不会丧失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