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人的道路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2:28 《小康》杂志

  《小康》记者 李远夫 文

  由于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以及长时间的各种原因的沉积,制约了一地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从而也使得当地的政治生态具有某种独特性。这一点,本刊记者在历次采访中都深有体会,故而本期集中对此作一报道。事实上,对于交通(主要是河流和道路)与政治的关系,有专门的政治地理学科进行研究。而我们在此呈献给读者的,则是21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的交通现实的原生态描写。

  自古以来,筹(捐)资修路之举一直是地方官员(乡绅)炫耀声名的最佳选择,而民众往往因为感其恩德为之竖立“功德碑”。从历代的史书和方志里,可以读到大量有关这方面的记述。

  时至今日,“官本位”流风所及,仍有少数官员把修路作为政绩工程。更甚者,竟有把辖区道路的曲直,看成自己仕途的某种象征:路直则官达,路曲,则“曲径通幽”耳。

  记者曾赴山东某地采访,看到一条路莫名其妙拐了几个弯,来往车辆都觉不便。与当地司机谈及,被告知:这是按某主政官员的意思特地建造的。据说这位官员认为,自己现在走着“弯道”,以后在仕途上可能会顺一点。

  —对道路的迷信竟至于如此!

  有位同事还给记者讲了一个趣事:同事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成绩不怎么样,每次考得不好时,都会说:“我刚上大学那一年,我们村当中修了一条大路,我应该鸿运高照啊!”在他看来,村里修路最重要的似乎不是为交通方便,而是专门佑护他大学期间乃至今后飞黄腾达的。

  中国人对待道路的心态,真是复杂。仅从政治或者迷信这一两个角度去观察,恐怕难以获得全面的认知。

  在近代,西方曾经认为,中国的道路交通状况落后,颇能反映出中国人封闭的心态,所谓“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1899年出版的《中国乡村生活》中写道:由于中国人居住得地方收缩得比较小,因此,他们的许多事情都是在街道上做的。甚至在城市里那些比较狭窄的过道上,也到处挤满了走来走去的小商贩和自由的手艺人......极大地阻碍了正常地通行。街道愈宽,这种利用愈多......在中国,“公路”不是那种由皇帝来维持秩序的路,而是那种得为皇帝行走维持秩序的路。

  这样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而且100多年后读之尚不觉陌生,因为现在的情形还是有些类似。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