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创新试点”能否拯救券商危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09:1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苏培科

  “仅凭这样一个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创新’说法,怎能拯救券商危局?”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创新”设下高门槛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8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

  《办法》要求申请试点的券商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最近一年净资本不低于12亿元;最近一年流动资产余额不低于流动负债余额(不包括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和客户委托管理资金)的150%;最近一年对外担保及其他形式的或有负债之和不高于净资产的10%,因证券公司发债提供的反担保除外;最近一年净资本不低于净资产的70%……

  《办法》还要求,申请试点的证券公司必须制定并严格实施符合独立存管要求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制度。能够做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封闭运行、资金划转与复核分离、核算体系完备、管理权限集中、监控体系有效、系统强制留痕、便利外部查询,确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安全、完整、透明,并且严格执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向协会报送申请材料之日前的一年内未挪用或占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如实报告本办法公布以前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债券回购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情况,说明其合规性与风险状况。对存在风险或不合规的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债券回购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已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限期进行清理;必须确保办法公布以后开展的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运作,不占用客户托管的债券进行回购,不占用客户回购融入的资金,确保客户资产的安全、完整。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创新是证券公司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动力,但必须防范和控制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在推进证券公司创新的起步阶段,要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合规有序地展开。因此,要对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试点的证券公司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先行评审。选择试点证券公司的标准既是创新工作能否顺利推行、能否取得积极成果的关键,也是证券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的示范目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防止作假,建立了对证券公司高管人员的问责机制。要求申请创新试点的证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经营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提交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并持续地负有相关责任。

  形式大于内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机调查采访了几位券商人士,他们普遍认为:券商创新试点的门槛过高,形式大于内容,真正符合条件的没有几家。

  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3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显示:去年净资本超过12亿元的仅有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17家券商。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时发现,一些合规经营、业绩稳健的大券商和实力相对雄厚、机制灵活的中小券商,对于加入创新试点的阵营跃跃欲试、充满着信心。但大部分无望加入创新试点阵营的券商们非常平静的表示:管理层点头的创新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渤海证券分析师杨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真正符合证监会‘创新’条件的券商不过3家,若要再仔细点纠查这3家券商每个营业部是否有侵占客户保证金和违规行为,恐怕够格的不到2家。”

  “对于符合‘创新’要求的券商在目前市场屈指可数,应该没有几家,作为试点的创新券商肯定也是有风险的。”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的吴祖尧先生认为,设置门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因为创新也是有很大的风险,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创新”过度就是违规。

  在北京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吕立新看来,所谓的‘创新’对目前的券商行业来说,只是一种说法,对大部分小券商和问题券商来说不容乐观。要想扭转券商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能只靠“创新试点”的说法来给券商画饼充饥,而应该营造一些好的机制、好的市场环境和可供套期保值的安全产品,而不是一个门槛高设的特殊化试点,要创新就应该彻底放开,不应该遮遮掩掩。

  难解券商危局

  继2003年出现全行业亏损,今年以来,券商的集合委托理财、国债回购和自营盘频频暴仓,经纪业务日趋惨淡,股市、债市巨大的跌幅而令券商苦不堪言。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40家券商净利润总额为-2.6亿元。亏损最为严重的申银万国今年上半年亏损达2.5亿元,其次是大鹏证券亏损1.2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受托资产上的损失或计提资产减值的损失。还有更多券商的亏损是处于隐性的,最近有业内权威人士坦言,到目前为止券商整体90%都是亏损的,若股市再继续下跌,一些老牌的大券商还会不断倒下。

  根据WTO协议,2005年后国内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面对着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挑战,2004年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国内券商可以说是最后的期限,但是券商仍然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险境地。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只能是有气无力的空喊。

  券商委托理财、自营和国债回购的收成,也完全寄托于单一的上涨行情。低迷的股市不但套牢了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还深套了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由于严格的行政管制,不允许证券公司进行自主业务创新,不营造良好的投资市场环境,其结果就是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疲弱,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券商仍没有探索出更新的盈利模式,还得依靠经纪业务求生存。

  券商在“困中求变”、自力更生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但前提是要一个好的监管和好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设置一个单一的门槛。吕立新对中国经济时报说,这次的“创新试点”极有可能是一次被动创新,主要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券商生存的压力实在太大,券商们喊的比较厉害,于是管理层被动的推出这个“创新试点”,所谓的创新可能要对券商的集合理财、信托产品和融资渠道开放,让资质稍好的券商进行试点,若仅仅开放这些,不改变证券市场的大环境和具备做空的机制,放开的越多死的越多。

  吕立新认为,券商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好的融资渠道和好的市场氛围,而非其它。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和机制创新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来提高服务能力,使盈利模式回归服务本源,而非强行“输血”,也非条条框框的“创新办法”。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