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投资降温遏制铜业过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08:03 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国家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降温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一些行业的增长受到了抑制,对铜的需求也受到了影响。

    对铜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器设备制造(占50%以上)、电子、通讯、汽车制造等行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下不同行业的降温,而且随着节能措施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粗放性经济增长方式的抑制,对铜的需求也从前期强劲增长而逐渐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回落。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钢铁和铜的需求是100∶1,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据介绍,中国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往年均在400亿至500亿元人民币之间,2002年达到704亿元,2003年达到1400亿元,2004年前4个月达到478亿元。正在建设的钢铁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在3360亿元左右。可以说,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必然的,而且将是灾害性的。2003年中国钢铁产量为18225万吨,铜产量(含进口)约为313万吨,按照它们之间100∶1的需求关系,铜行业已存在过热现象。因此从国家近期对钢铁等行业投资降温的调控,铜的需求将会有所下降。铜行业的相关环节投资过热现象理应得到调整。

    加工技术制约行业发展

    从已探明的储量来看,我国可利用的高品位矿石数量相对较少,虽然我国铜矿储量在世界上排第七位,但人均占有量却较低。这就从源头上制约了我国铜行业发展。铜矿储量的先天不足迫使下游的冶炼和加工企业另寻出路。

    我国现在已探明的但尚未开发或即将开发的铜矿大多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除去地理气候等因素外,还有综合环境及经济效益等,应提到战略的高度来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国家和地区能够协调发展。

    据中国有色金属设计院的某高级工程师介绍,去年以来,国内大的冶炼厂改扩建项目较多,投资相当大,但受原料困乏(大多依赖进口)的影响,收益不佳。即使号称有一定资源的江西铜业(资讯 行情 论坛)公司也为紧缺原料所困。该公司冶炼项目扩产后每年需进口国内外铜原料60%上下,一旦供应跟不上,势必造成产能过剩。

    就铜加工来讲,技术工艺相对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相对滞后。

    近十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能力扩张较快,但矿产品发展相对缓慢。国际矿产原料价格高,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国内企业应加快发展铜产品带动之一深加工产业升级,不应再盲目以极高价格的原材料和相当紧张的能源为代价,继续扩大冶炼能力,然后再向国际市场出口铜冶炼产品;应适当增加金属产品的直接进口,弥补相关产品缺口,以保护国内矿山资源。

    冶炼水平不高

    目前中国进口铜矿还是以购买铜精矿为主,只有少数国内企业购的国外矿山的合作开发权,更鲜有直接购买和经营国外铜矿的个例。近期有中国铜冶炼企业计划削减铜精矿进口的实施计划。

    由于国内冶炼水平限制,对某些品位矿石的提炼还不成熟,成本较高,浪费严重。对于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处理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铜行业的发展。铜矿中通常还含有金、银、硫、铅、锌、钨、钴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其中不乏经济价值较高的贵金属元素,而且其比重也不在少数,因此对这些共伴生矿产的提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的效益。目前大型铜矿企业仅综合回收金银和硫,其效益相当于每吨铜价降低3000元左右。

    可是由于盲目地投资铜的冶炼项目,原料成本高,产生的效益很低,出现了铜市价高启,而相关冶炼企业限产的怪现象。据资料显示,近期向国内提供铜矿石原材料的国外(如智利)企业,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利颇丰,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大多从发达国家进口,大有“中国低效益蓝领冶炼加工基地”之嫌。据作为国内最大铜冶炼加工企业之一的上市公司云南铜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公开信息,该公司在铜市场价格飙升时竟限产10%-15%,由此可见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否则将带来产能外剩,达不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国际上1吨铜的最高成本价是1400美元/吨。而去年以来,国内吨铜价格最高时已涨至3万元/吨,前期虽回落到2.5万元/吨,铜价仍远远高于前年,实属暴利行业。由此,国内出现了铜冶炼企业改扩建的高潮,加剧了铜原料的短缺矛盾,拉动了铜价的上涨,给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增添了困难。

    而从国际铜价市场来看,国内铜原料的无节制进口,对于国外生产商十分有利,它们可以从价格不断上涨中获得显著效益。但对发达国家而言却无任何担忧,因为它们属于对原材料价格不太敏感的经济体。毋庸置疑,拉动国际铜原料涨价因素最终将落到国内铜生产下游企业身上,使它们增加了成本,减少了利润,甚至处于困境。

    由于电力行业用铜占其需求的50%以上,而能源紧张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依靠财政投资实现的粗放性增长释放殆尽,工业用电需求(占全国用电总需的3/4)将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减少,即使保守的话,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也将在2005年底实现。所以,再增加1000亿千瓦时的发电,必然导致电力严重过剩。因此,铜行业存在着盲目的扩张行为,同样会造成产量和产能的严重过剩,并进入一个萧条时期。

    可以预言,国内铜的需求增长将会显著放缓,并逐渐下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