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郎咸平近距离接触--众媒体八问郎咸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23:24 新浪财经 | ||||||||||
最近一段时间郎咸平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他频频发表关于国企改革的批评。大家不难注意到,今天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报纸和网站,都在醒目位置刊发了郎咸平教授与格林柯尔总裁顾雏军短兵相接的交锋实录。而在此前,郎咸平已经就著名的民营企业格林柯尔近年来的一系列购并行动提出质疑,明确指出顾雏军在国有企业兼并过程中将巨额资产归为自己所有。为此郎咸平还收到了律师函。
那么,郎咸平到底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其一:愿买愿卖是公平吗? 在国有资产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由企业方面自己定价格的现象。对此,郎咸平认为,在经济上这是绝对错误的。在经济活动中,只有竞价才是比较公平的方法。也有网友在留言中说,“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这不是很公平吗?”郎咸平则认为,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卖的是谁的东西呢?在目前看来,他们卖的是第三者的资产,这是不公平的! 郎咸平说:“国有资产是谁的?是你跟我的,是我们大众的。我们今天却看到,两个单位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定价格,自己就做主卖掉了。而卖掉的正是属于老百姓的资产,我们怎么办?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只能用法律来解。包括国有企业跟购买者之间的自我定价。” 其二:中国MBO变成了什么样? 说到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也就不能不谈到MBO。郎咸平认为,在我国的MBO已经变异了,实际上是MBI。对此,许多批评者也认为中国的MBO一头冲向国有资产,一头冲向暴富的个人,实质上成为国有资产迅速转为个人资产的灰色渠道。 郎咸平说:MBO按照英文来讲就是BUY OUT,发行股票以后,我不想干了,我可以用溢价20%左右买来,这叫做MBO。我们是什么呢??BUY IN。国有资产就像冰棒一样,你不把它吃掉慢慢融化掉好吗?各位吃掉就没有了,而融化了会变成水,碰到好的环境一样还会再结成冰的,可是目前已经没有了,这就是现实。 郎咸平研究发现,MBO在美国都非常少数,在纽交所不到0.1%的企业做MBO。美国做的好是在美国证监会的监管之下,对股民的信托责任做的好,而不是因为MBO。MBO并不适合中国。 郎咸平说,在世界范围内,国有资产私有化也并非中国绝无仅有。日本在历史上就有过把大量的国有资产低价卖给民营企业的案例,但是之后日本经济也发展的很好。问题在于事情不能光看表明,日本的环境是金融财团控股,它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看问题当然不能只看一个表面现象就期望照搬过程。日本是金融控股集团,而且是交叉控股的,有它特有的历史原因,我们没有日本的环境,所以不能仿效日本,可以说,日本的环境是全世界都没有的,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环境。 俄罗斯也曾经发生过一些私有化,当时的现象是国有资产谁管理就归谁占有。但是在1991年,俄罗斯开始转轨,不过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的承认。通过俄式的这种MBO,俄罗斯有超过一万亿美元500家大型企业最后卖了72个亿。我国MBO虽然一度被财政部叫停但是很多企业却在不断运行和操作。对此,郎咸平认为:目前的中国,就像当年的俄罗斯一样,而且是惊人的类似。只是速度慢一点而已。 其三:国企老总的本质是什么? 曾经有国资委的一位先生写文章表示要与郎咸平商榷。他认为那些利用困难国企改革中的交易或者是改革成本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是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或者是行政法规约束的。但是对于一些非常困难的国企的改革常常局外人难以想象,而我们好多局外人又没有更好的换位思考,因此觉得好像有些误解,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一些国企的当家人或者是一些企业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一些领导者的做法。他认为,大多数人可能对一些国企的领导人并不了解,看法上也难免出现偏差。那么,在郎咸平眼里,国有企业的老总们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呢? 郎咸平认为,国企老总其实就是职业经理人。国家持股的现象就算在欧洲也是非常普遍,国家持股就是股东的一部分,没有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国企老总就没有资格要求股权,因为平台是国家股东给你的。国企老总的身份就是保姆,是职业经理人。然而,中国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所在就是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则来作为对他们约束。 国有企业真的比民营企业差吗?郎咸平通过数据研究发现,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跟香港本地的家族企业相比,总资产回报率国内企业是4.1%,家族企业民营企业4.3%,好一点点。每单位资产创造市场价值国有企业是1.113倍,民营企业是0.97倍,所以以这个数字来看国有企业比较好,因此资产回报率民营企业显得稍微好一点。 比较来说,论市场价值创造,国有企业好的稍微多一点,说国有企业很差吗?国有企业的今天跟昨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国有企业的老总是比较爱学习的,郎教授给国有企业做很多培训,反先老总们都在下面做笔记。民营企业不一样,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下属在做培训,相比之下,谁比较爱学习呢?而且我们也不能总是拿三五年前的国有企业来批评现在的国有企业。郎咸平现在认为的好的公司,以中国远洋为代表的一些,正是大型国有企业。 其四:研究成果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布? 郎咸平首先是个学者,那么,在他心目中,研究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发布呢? 郎咸平说,我现在出了三案例书,操作、整合、运作,目前销售还是不做得,这几个案例我计划放在第四本书,叫做澄清吧。比如说产权改革错在哪里,是揭思想的底,还有高科技的思维误区也是我想揭的底,还有产融结合的问题,到底值不值得做?美国有多少公司产融结合的,一般都是金融的,实际上美国其他一百大的公司5%不到的资产是属于金融的,大家一窝蜂地去搞产融,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有一个思维的误区。 其五:您怎么看待目前的中介机构呢? 我们看到,中国MBO的情况是正在进行时,在此前我门也可以关注一下实施阶段MBO的案例。不难发现,有些有特权的人固然可以通过暗箱操作给自己定价,但是是否也说明中介机构在其中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把关作用? 郎咸平说:中介机构在美国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坦白讲,我们做的比香港好一点,香港的中介机构更糟糕,可以跟上市公司联合发假消息。这个路还很长,多久能够做好,我还不知道。但是发生国有资产流失是各方面没有配合好的问题。非常复杂的,我没有把握我这番言论能够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但只希望天佑中国,不要像苏联那样,很沉痛的。 美国会计师事务所造价的话它的下场多么可悲?那是美国严刑峻法造成的结果。我们呢?我们的会计师没有事,这就是差别。我跟各位讲,你要凭良心办事,要凭自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美国成功是经过严刑峻法的,这样才能产生良性。我们要引进美国的监管制度,你不敢操作股价,让你长期持仓,这才对的,你把美国基金引进来一样肯定是按照自己最大利益来操作的,我们已经错了,我们要有真正能够创造股市繁荣的,真正能够创造价值是什么,是严刑峻法。 也就是说,必须要大幅度提高违规成本,它才不敢做。我呼吁这么久,摆了这么清楚的案例,我这个教授一定是很失败的,坦白讲我有点儿自责,我这话讲了三年了,我不信政府听不懂?我不信大部分企业听不懂,总觉得郎咸平这个人偏激。我讲的话都是经过研究出来的,这不叫偏激。 其六:我必须要坚定地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和媒体的话语权! 郎咸平说,今天我必须要维护媒体的话语权,必须要坚定地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所以我正告中小股民我是不会推却的。今天很多媒体给我打电话说顾雏军准备在香港告你,这都不是问题,该怎么做自然都有法律程序。但是我相信这一次事件充分让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上市公司在碰到中小股民质疑,碰到媒体质疑、学者质疑时你是用你财大气粗,用你的钱来建立所谓的一言堂还是充分披露你的信息解答股民的疑惑,我认为应该选择后者,选择前者是任何上市公司我们不能接受的,我希望把这句话送给中小股民。所有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必须要这样做。 其七:别的公司是怎么做的呢? 遭过郎咸平猛烈抨击的,并不止科龙一家。国内著名公司如海尔,TCL都被他点过名。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郎咸平说,一般上市公司处理类似的问题,通过更多的信息披露来消除媒体对你的质疑,在美国是这样做的。这次我比较意外,顾雏军他采取的手法既然是用律师几乎是带有威胁的口气,我再回想一下,这是不是上市公司处理反对意见的态度。我们再考虑一下你是不是在做一言堂呢?不准别人发表反对意见,我想我还有话语权,可是一般股民怎么办。 TCL公司希望上一下我在上海的节目,发表一下他们的观点,他们想做一下澄清,我觉得这很好,我对你们提出质疑,你们来澄清的话非常好,这是上市公司该有的态度。如果你做打压、威胁是不可以的,但是至少TCL、海尔没有这样做。我相信通过事情的不断披露,终究会解答大家的疑惑的,我想股民是想这些知道。 我只是希望向股民披露一下这些公司的一些战略思维。所以我说你们认为我讲的对的话可以参照我的想法,如果讲的不对的话无所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既然是上市公司就应该跟股民进行沟通。而且这个问题不要把它当成人身攻击,不存在这些事,都是数字说话的,你既然选择的上市就应该接受这个。 其八:您不怕得罪某些人吗? 一些网友很关切的留言道,郎咸平说了真话,恐怕会遭到报复。对此,郎咸平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郎咸平说,其实很多人跟我讲过这个事,您不怕得罪某些人吗?可是我今年已经48岁了,你说我想过一个什么样的日子,我是不是可以选择放弃我的学术研究?因为我就是做公司治理的,做出来这个结果,我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掩盖起来,天天跟这些老总喝酒,吃喝玩乐去,大家都挺喜欢我的,这是一个办法。但是我一生的心血就在这里,我从27开始在沃顿商学院读完读,我研究这些,在美国做不会有问题的,因为美国基本上是规范的。但是你到中国来以后发现有这么多问题,你如果想真正做你的学术成果的话必然有这条路,这也是人生的不幸。所以走道这一步也是没办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