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大会 > 正文
 
新媒体电视论坛暨投融资优秀项目推介与评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15:11 新浪财经

  主持人:桑钧晟

  主持人:

  首先我想谢谢在座的各位,两天的会,最后这一个下午还能继续坐在这儿,很不容易,谢谢大家。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今天下午的内容很丰富,去年我也参加了这个会,听了金岩石先生讲的话,唯一一个遗憾是听金岩石先生讲新媒体时候,没有买三大网站的股票,去年这个时候他们的股票非常紧,去年参加这个会,听了金岩石的话,参加这个会的收获很大,如果你听了嘉宾的讲话,能真正地挖掘出一些东西,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下午的主题是新媒体的电视论坛,及项目的演讲推介,首先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李双龙先生做讲演。

  李双龙:媒介市场竞争与人才培养

  谢谢主持人。首先感谢主办方中国传媒论坛及史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允许我介绍自己,我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李双龙,昨天非常有幸地听了各位专家、学者及媒体的领军人物的非常精彩的演讲,给我很大的启发。在昨天的演讲中,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社长及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总裁,都谈到了关于人力资源的问题,都把人力资源定为品牌的创造,或者是品牌的延伸。

  今天上午汪康懋教授也谈到了关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汪康懋教授刚刚被我邀请到我们学校给几个学生做讲座,非常精彩,汪教授给我的承诺是十分钟,可以让学生五分钟笑一次,十分钟让他们鼓一次掌,后来大概五分钟不到就有一次鼓掌,非常的精彩。我们想请一些业内的知名学者、专家去学校给我们的学生讲课,加强传媒教育与业界的沟通或者是交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有一个说法是北人大,南复旦,为中国媒体培养了许多从业人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除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外,许多的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传播系,或者是学院。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高校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广告学的院系达到300家,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到底我国的媒体需要多少人才,还有一个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反过来,我们新闻学院是否能够为媒体提供你们需要的人才。我想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我想谈两点看法。

  第一点,用人单位与教育机构存在着比较大的不协调,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的新闻院校的毕业生非常的抢手,认为是上手快的群体,一毕业到新闻单位,马上被派往各地去采访,或者是做节目主持人,或者是做记者、编辑,但是最近正在发生一种变化,也就是说,媒体对新闻学院毕业生的看法正在发生一种转变,现在有些单位跟我们说,当然是媒体单位,他说我们今年不招收新闻院校的毕业生,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现在很多的新闻院校开设各种关于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方面的专业,他们在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或者是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开设这样的专业,包括专业的设置、教学师资等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队伍的情况下就开设这样的专业,所以很多到我们复旦来咨询怎么做,怎么才能培养人才。也就是说存在一个跟用人单位,或者是跟媒体市场的脱节现象。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列了几点,现在中国媒体可能面临对外的挑战,来自于国内的,来自于国外的,本身媒体也在发生一种变化,传统的大众媒体,现在代之以很多的新型媒体,这种教学,从我们的研究,是否能够跟进、跟上,所以给我们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怎么办?作为在全国,应该说在新闻院校中,从师资力量,从我们的设备等等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复旦新闻学院,最近也是应对市场的变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我现在所在的传播系是一个年轻的系,两年以前设立了这个系,我们把昨天和今天嘉宾演讲的媒介经营与管理,包括市场的营销、运营等等作为我们的方向,在传播系作为方向进行媒介管理。邀请一些不光在学界或者是媒体教育界非常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给我们讲课,另外请一些业界的成功人士给我们讲课,包括刚才讲的请一些知名的学者、教授,昨天嘉奖的嘉宾有些已经被我们邀请过,有些我已经跟嘉宾讲好了,请他们到复旦讲课。在我们传播系设立了媒介经营与管理的方向。

  第二点,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做了一个传媒管理方向的课题。第一个层面,我们是从传播系的角度,是培养基层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不光是会一般的采写、编辑,另外还要学会怎么经营、管理运行,怎么来应对媒体的变化,怎么来应对媒体的国际化进程。另外一个层面,我们要培养高端人才,对媒体现在的从业人员,对媒体的管理者进行培训。管理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商学院,成立于1929年,有首批MBA学位的试点院校,另外在中国颁发的一个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新闻学院的情况,也是成立于1929年,也是建立了最完备的学科教育和研究体系,应该说新闻学院在全国是第一所新闻院校。我们另外还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全国当时唯一的,现在人民大学也成立了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当时是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另外还有一个信息传播与传递的流动站,今年正好是院庆75周年,这两家结合在一起开设了传媒管理方向的课题。

  简单介绍一下新闻学院,昨天讲演的上面文广的黎瑞刚和光线的王长田都是我们的毕业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于1929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教育机构,88年,当时的新闻系成立了新闻学院,现在在校学生800多人,本科生500多人,另外还有硕士、博士包括博士后。应该说我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这是中国唯一一家从来没有间断过教学的新闻院系,从建系之初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教学与研究。

  我们现在总共有四个系,新闻系、广播电视系、传播学系与广告学系,还有新闻研究所,另外还有教育部的信息与教育研究中心,我们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现在有教职工53名,这个规模在全国不算大,有些新闻院系的规模比我们大,所谓的规模就是教师的阵容,我们现在一年招收的本科生才100多名。上午汪教授讲到,只有20%的学生找到了工作,我想这个数字可能不是很准确,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差不多99%都找到工作,只不过现在有些还没有签。这个图是我们新的校区,我们拿85亩地,准备要造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校区,包括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心,我们跟文广传媒集团搞一个节目的制作中心,另外我们还搞一个培训中心,另外我们还想建立一个新闻博物馆,这可能也是在全国唯一的。这是新闻学院新的校区规划图。

  对外交流,我们跟国外交流比较频繁,有一种说法,北京是离中央近,上海是离世界近,我想复旦地处上海,所以给国外的交流比较频繁,我们最近要跟纽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搞一个硕士研究生班,与哥伦比亚搞财经方面的研究生班。这是总体的介绍。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营销经理吴婉琳:

  首先非常感谢史坦国际给我这一个机会,这两天听了很多专家的讲演,我觉得感触很深。另外,这两天看到很多复旦的校友,他们对复旦的情况非常的关注,感觉非常亲切,现在就斗胆就管理学院的项目和目前的情况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这张图片是管理学院,很多学校或者是业界的人士对管理学院不是非常的了解,中国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很快,目前也是新生了一些新的力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历史很悠久,因为上海一直是全中国财经的重镇,也是引领着潮流。1985年管理学院比较规模化,学科也比较齐全了。这张图是我们管理学院目前学科的构成,有一些数量统计性的,比如像管理科学系、统计学系、会计学系,这些有一系列的方法、数量模型,另外也有一些输入比较新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系、企业管理系。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六个博士学位受理点,十个博士学位受理点,七个本科专业,我们现在是一个多项目运作的,所以复旦有很多普通的学位,也有跟麻省理工合作的项目,还有和香港、华盛顿大学合作的学校,非常注重和国际上的合作。

  这是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介绍,现在有100多在校的老师,一方面在学校做学问、产品的研发,另外一方面也出现在企业,进行和企业的互动,目前大部分在企业做顾问,或者是做实际项目的运作。管理学院也是按照产业来运作的,学校有很多的师资,我们也做很多的研发,包括金融投资方面的,包括一些模型方面的,包括现在怎么做品牌、怎么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的。在国际上,我们也是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像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在美国我们选择商学院,在欧洲地区,我们找学校和他们合作,在亚太地区找一些很突出的学校。

  上面是我对管理学院的大体介绍。接下来对一些项目进行一些介绍,关于项目的运作,有什么样的运作方法。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想针对传媒行业,管理思想及企业家行为的塑造。既要看得远,又要看得近,既要看到国外,同时还要看到国内。我们的项目标准是提供一个跨媒体、跨行业的互动场所,让他们有资源的整合,共享的延伸。我们也有一些传媒行业的项目,他们产生了很多的碰撞,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财经媒体,是2002年的校友,他毕业了以后,觉得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了,也认识了一些朋友,所以他现在也打算自己创业,据说是要做一个跟财经日报相关的,他自己产生了一个二次创业的激情,谋求更多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真正有素质的、有高端技术、有政策性的人才。谢谢大家。

  余铁平:中国电视专业频道发展前瞻

  本来今天演讲的嘉宾是我们新闻频道的总监陈加伟先生,他是福建电视新闻改革的领导者,他来不了,我临时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鞠五躬,今天是23号,再过一个月,5月23号,在五年前,我们新闻频道诞生了,我刚才鞠五躬的意思,感谢各位专家和同仁、来宾,对我们新闻频道五年来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谢谢大家。

  1991年5月23号,中国大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新闻频道在福建诞生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播出,福建的资讯时代从此开始,我要解释一下,首先我们是第一家,的确我们是1999年诞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解释什么叫真正意义?因为我们这个频道不播电视剧,只播新闻,不像有些综合频道,也打着新闻综合频道的牌子,而且我们只播新闻,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目前整个电视台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但是我们新闻频道用了五年的探索,事实证明,新闻节目可以打败电视剧,可以打败综艺节目。

  为什么是专业的新闻频道呢?因为我们这个频道有历史的原因,我们不承揽省委省政府的会议报告新闻,一切的会议报告新闻全部由福建一套综合频道承揽,我们只做民生新闻,做老百姓真正意义上的新闻。2000年的时候,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带领群众倾听了新千年奔跑的声音,30小时直播新千年,创新闻之最。作为一家那个时候诞生只有半年的省级正在探索的新闻频道,可以长达30小时的直播,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当然最后还是成功了。2001年,新闻频道进行了改革,推出了大编辑部播出体制,进行了扁平化的管理。在9.11事发当晚,我们连续七小时直播,创下了AC尼尔森12%的收视奇迹,我们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第一时间现场直播9.11空袭事件,当时让所有的福建观众看得目瞪口呆,我们从当天晚上事件发生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半才结束。接到有关中央的宣传纪律才终止,当时我们下了非常大的决心,相当于我们用一次很小的直播的代价,迎来了福建无数观众的美誉。

  2002年,我们新闻频道又作为省级媒体的试点,率先自己独立经营,广告部也是我们新闻频道自身的广告部,由新闻频道的副总监担任广告部的老总,新闻频道的总监全权管理广告,尝试着实现节目和广告的捆绑经营,实现了节目与经营的双跨越。在2003年的时候,新闻频道有三档自办节目,一个是本土化的社会民声《现场》,一个是报道国际新闻的《环球报道》,一个是报道天下奇闻趣事的《F4大搜索》,这三档节目颠覆了福建人晚上8点到12点的收视习惯,创造了奇迹。因为晚上六点到八点一般都是少儿节目,或者是综艺节目,或者是电视剧为主的龙头节目,更可怕的是我们晚上七点钟有中央台的《新闻联播》,龙头老大,还有收视率极高的《焦点访谈》,但是我们新闻频道这三档本土化的节目推出来之后,已经改变了福建人的收视习惯,介绍这三档节目。

  第一档节目是《现场》,是本土化的民生节目,整个时段是15分钟,播出时间是每天晚上的6点45到7点,定位是民生新闻,我们一直强调是做民生新闻,甚至整个频道想改名为福建电视台民生新闻频道,我们通过记者用专业的精神去聊身边的事,我们用第一时间来现场播报,让观众有真正的现场的感觉。这档节目已经评为福建省的名专栏,去年参加全国名专栏的评选,收视率常年位于福建省所有媒体的前列,是冠军,就是它打败了我们的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的确当时创造了一些奇迹,因为这档是纯民生节目。

  第二档节目是《环球报道》,以前新闻频道最初也有做环球报道,当时的名字叫《今天》,放在晚上八点播出,同样的素材,同样的播出,但是因为时段一改变,理念改变,整档的收视率不一样,我们放在中央台认为不看重的《新闻联播》时段,在晚上七点播出,时间是半个小时。这档节目为什么很有卖点呢?并不是我们做的特别好,大家都知道,《新闻联播》做得不好。第二点,我们福建人一直有在外闯荡的感觉,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都跟福建人有关系,无论是英国的贝壳事件,还是前不久的七个福建人在伊拉克被绑架的事件,还是我们在以色列福建劳工遇害事件,等等都和福建有关系。另外我们这档节目虽然跟国际广播电台合作,但是我们把它的资料、成片拿来,我们重新编排,进行二次改造,用适合我们本土化的编辑手段编排,我们往往在事件发生的时候,都把跟福建人有关系的放在头条,并不是把欧元等等放在前面。

  第三档节目是我们低成本的节目,叫《F4大搜索》,搜集天下奇闻趣事,节目的时间长度也是30分,一开办就创下了收视率的奇迹,马上收视率从3、5达到7。另外我们的新闻频道广告经营连续两年翻番,广告从2001年的1200万到2002年的240万,2003年提升到5000万,我现在站在这里跟大家讲的时候,其实我们头一个季度的广告已经达到3000万。回顾新闻频道打造专业频道五年走的路,我们在专业频道新理念、新技术、新形态、新目标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我就这四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请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新理念,我们实现了从刚创办的时候提出更多更快的资讯服务的理念,到2001年提出的最快的新闻频道理念的跨越。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的时候提出更多更快的资讯服务的理念,2002年定位为最快的频道,概括了新闻的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价值。福建是台风多发的省份,每年六到十月份都要遭受三到四次的袭击,新闻频道对台风的报道都冲在前头,叙述记者拍摄台风的过程,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个画面,一个老渔民说台风又快又急,但我们的宣传片是台风快,我们比台风更快,我们通过几种技术手段实现了新闻频道最快的理念。

  新技术,电视频道的竞争是新理念和新技术的竞争,要实现新理念,必须借助新技术,新闻频道要实现最快频道的口号,从技术方面进行了以下的努力。第一,我们和北京大洋公司联合开发了全国第一套分线新闻播出系统、节目系统。第二,因为这套系统,我们以往都是用单个的分线做,或者是单个的VTR的方式做,然后编辑,然后以磁带的方式交播,但是现在用分线的系统,直接达到了编完马上通过自身的系统到了播出的状态,就是一下子节省了很多的时段,实现了时效,体现了很多的优越性,这是电视制作播出系统的革命。第二,我们用卫星系统SNG,做到现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同步的播出。第三点就是新技术成就新互动,我们充分借助网络、手机短信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互动,分成以下几种,投资类活动,调查类、参与类互动,我们搞了一个新闻调查,每天通过短信的方式参与。当初播了一个大桥是否要收费,一下子手机短信参与用户达到两万多,你们可以想象我们这档栏目的号召力。

  新形态,许多的观众对我们新闻频道的感觉,感觉我们的新闻跟其它不一样,没有社会新闻,真正意义上在于新闻频道有一套处理新闻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表面看起来有点简单,其实操作起来也不是那么的顺畅。第一,我们认为事件是新闻的主体,其实这实际上已经是常规了,没有任何的事件发生如何能够构成新闻呢?但是目前有无中生有的新闻,我们长期坚持事件是新闻的主体这一原则,所以我们在别人显得难能可贵,因为我们拍的都是老百姓的民生新闻,因为我们是做民生新闻,曝老百姓自己的光,所以我们从来不惹政府。第二点,我们强调现场是电视的本质,电视区别于其它的媒体在于声画同步的优势,身临其境,我们要求记者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记录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回来稍加整理就有直播的效果。我们的频道主打栏目命名为《现场》,可以想象我们对电视画面现场的重视。第三,电视是记者的生命,新闻的本质在于新,新闻频道不断地要求记者不断地学习,要对事件有自己的见解,比如我在出差之前,我们的新闻罗园去年才刚刚通车的高速公路发生了70多米的坍塌,当时多亏现场没有死人,但是有一个小轿车掉到沟里,这是非常可怕的事,不少的媒体都只是简单地报道这个事件,但是我们的记者在现场发现的一个惊人的细节,就是用做基础的桥墩,水泥断裂了,整个断裂断了十多块,从上面没有发现有任何一根钢条或者是钢筋,很明显,别人在这里做鬼了,我估计我们的片子报道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倒下了。第四,强调追踪是对观众的负责,我们一直很感慨新闻频道没有电视剧,如果有电视剧插播,我们不会处在被动的状态。我们今年已经完全有实力达到广告的运营,我们会创造一个奇迹,广告突破一个亿。

  提问:

  一年的成本有多少呢?

  余铁平:

  以去年的成本为例,整个成本是1500万,但是去年实际广告是5000万,但是整个协议执行了6000万。我们是有线、无线一起。我们整个新闻频道从节目制作到节目经营,只有300个人,但是我们做的是全天24小时新闻的滚动节目,每天有九档节目直播。首播是早晨七点,双点有整点新闻,晚上六点直播,晚上七点也直播,七点半、九点半都是直播,每天有九档直播新闻。

  提问:

  自采的节目长度每天是多少?

  余铁平:

  每天两个小时以上,国际新闻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可以充分地借助在全世界的记者进行电话采访,我们进行二次加工,完全用我们的观点进行改造,我们现在实现了从资讯提供商到观点提供商的转变。

  徐颐乐(安徽电视台):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认识这么多的媒介同行和各位领导,听了福建新闻频道的介绍,有很大的收获。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安徽影视频道的经营状态及经营的方法,非常希望各位同仁给我多提一些意见,进行交流,让我们此行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谢谢。

  成就别人,成就自己,是我们安徽台的伙伴媒介公司一直秉持的理念。十年前的影视频道一年的收入是20万元,在当时我们的覆盖方式是用有线加密,十年以后,现在的收入是1.5亿,目前的覆盖在全省基本是100%的覆盖。在影响力这一块,在本地,我们是连续八年的收视率第一,在央视做的观众满意度的调查里,我们也是连续三年在当地的观众满意度是第一,这就是我们的安徽影视频道。

  应该说这个频道一开始的诞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实现了一个产品差异化的战略。福建新闻频道介绍他们没有电视剧,而我们这个频道在十年前就没有新闻,在十年前,全部都是新闻、电视剧综合频道的情况下,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没有新闻,这给我们一开始的经营带来了困惑,其它的台有新闻,可以支持客户,从广告运营来说,没有新闻并不是一个电视台,但是我们就是这样开始迈上自己艰难的第一步,我们当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影库,并不是片商提供的电影库,这个电影库有基础的电影的名称、演员、故事的简介、题材,是刑侦的,还是情感的,还是其它的,由于我们建立这样一个电影库,可以对电影进行创意性的编排。去年在非典的时候,大家的心理都是很恐惧的,我们调出所有以欢乐为主题的电影,安排了欢乐电影月。世界杯也是前两年的大事,在世界杯的冲击下,所以台的收视率有下滑的趋势,而我们播的全部都是男性的侦破题材的,结果收视率没有下滑,反而上升。在安徽提起影视巨无霸,没有人不知道的,我们是三大板块,五点半、七点半、九点半,多年来观众形成了约会性的收看,在这中间有两档五分钟小板块的栏目,一个是影视音乐,一个是MTV。MTV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做专业化频道很成功的一个频道,因为它是最早给观众做承诺的,我要我的MTV,我喜欢我的MTV,影视频道也是这样的,应该说我们放在第一条的宣传片就是你想天天看电影吗?这个片子是在十年前开始播的,你想天天看电影吗?如果你想天天看电影,请锁定安徽电影频道,因为那时候我们都是用频率界定电视台,最早我们叫25频道,当时我们给观众承诺,如果你想看电影就锁定这个频道,我们从最早的25频道天天看电影,到25频道天天好电影逐步演变过来的。广电总局把有线、无线整合,各种各样的专业频道诞生之前,安徽有一个专门做电影的频道。

  由此谈到互动,我们提到安徽影视频道,有一个形象代言人是马滢,我们一直把她当作频道品牌里的元素,一直不断地推她。她会跟观众做互动,因为频道会离观众很远,有一个主持人跟你说今天晚上将会放什么电影,我们一改以往的节目预告,而是跟观众做交流,所以在安徽,《马滢看电影》这个栏目跟安徽影视频道的声誉是齐名的,家喻户晓。最近我们推出一个《小蚂哥》,在中国是第一个以卡通的形象为吉祥物的,安徽的观众现在看两个元素,一个是马滢,一个是小蚂哥,因为它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不存在年龄各个方面的问题,会不断地虽然频道的发展而发展,在技术上比较好处理,现在马滢和小蚂哥一起做互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加多的喜爱这个频道。所以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央视在我们当地做的观众满意度调查,我们也是排行第一的,包装的丰富性、频道的推广、宣传以及节目预告的丰富性,节目预告的丰富性就是大板块的宣传,以及这么多年来不改版,不改时间,观众很熟悉。观众的满意度,我们仅次于央视,节目的制作性我们仅次于湖南。《绝杀》在央视是1.9,我们是7.4,《破坏之王》在影视频道是7.6,连续八年,我们在全省都是收视第一的。

  十年前,安徽影视频道由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公司伙伴做运营,伙伴是安徽电视台投资的一个公司,市场化的公司并不少见,作为广电系统下面的一个媒体方面,专门做广告经营的,并不是做广告的,专门是媒体经营的公司,在十年前还是少见的。当然在伙伴而言,伙伴跟所有的企业一样,以人为本是我们公司的哲学,但是我们公司更强调一点以优秀的人为本,伙伴人员的平均年龄是26岁,总监级以上的人员平均年龄是29岁。我们是培养人才,并不是技能的能手,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培训系统,首先在进入伙伴的经理级以上的人员,公司有一个精英班,刚刚加入伙伴一年两年之内的人员,我们有一个新人提速的班。新人加速度班所有的老师都是由精英班的成员担任,在精英班,我们会不断地请中国最一流的广告人才给大家授课,比如我们请过奥美的宋先生,请过盛世的李传明,我们请李志恒,摩托罗拉中国区的总经理,包括可口可乐的总裁,我们不断跟经营端做培训,让他成为客户的良好的左右手,推动公司的发展。伙伴的人员比较年轻,我们会帮助员工进行他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告诉他未来的发展前景,坚定团队的发展和稳定性。

  稳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高效、高速的团队,所以在我们公司,在伙伴,我们的公司是绩效文化,我们采用的是末位淘汰制,所以每一个员工都很清楚,他要拼命地做到第一,他要不断地往前走。我们相信,能够在伙伴生存和立足发展的员工,在中国也一定都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经常有人说三流的企业靠老板,二流的企业靠人才,一流的企业靠系统,系统运营让推销走向营销。在伙伴,我们是第一个实现入户分区的,我们把40多人根据客户在全国的分布,分成了中国的几大区,像快速消费品的客户一样,分成华东、华南几大区,分区的目的是为了细化营销,也是为了更加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良好的服务,同时在运营成本上也是降低的,因为他们非常熟悉,每一个局域总监在当地都是地头蛇。我们的考虑,是实行总监负责制,在这个团队里,影视频道的价格并不在我的身上,还是在总监的身上,广告部主任应该做广告部的事情,更多的考虑战略、经营、发展、团队的建设,所以我们的总监都是有价格的权利,当然这里不排除有特殊的客户需要我们共同研讨,决定这个客户是进还是不进。我们是有一个合同控管系统,我们的员工在计算机上每个人都能随时了解下个月的时间哪些是空的,哪些时间可以办,哪些时间不可以办,我们还有一个财务服务的数据库,伙伴的帐非常清楚,任何一个人员在电脑上都能够查到每一笔合同的到款情况,甚至每一笔合同的排期都能查到。每一个客户的投入都很清楚,哪一次出差是为哪一个客户,哪一次的招待是为哪一个客户,我们都很清楚。还有一个好处,我们连续四年在年底的时候没有客户欠款,这一点也是非常的欣慰,而且提高了运营的速度。

  我们还有一个经营控制系统,一方面我们随时追踪我们收视率的高低,每一个时段,每一个栏目,另外一方面跟广告营销做对比,比如这段时间,我们的栏目上去了,广告经营是不是跟栏目时间的价值,第一时间最大化得到了发挥,客户第一时间会知道,我们会有这么一个系统,把我们对观众的营销,收视率能够使最大化的价值反映在广告营销上,当然还有很多。在安徽,我们是一个单一的媒体,影视频道十年这么多的经营增长的倍数。影视频道卫视占地面媒体的50%,我们是单一媒体。安徽省全省的广告营业总额是15亿,影视频道占到里面的十分之一。我们伙伴也在拓展,今年拿了本省的一个报纸,去年拿的时候是排行第十位,今年到第二位,成为安徽省上升最快的一个报纸。这么多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我非常高兴能够跟各位同行进行学习。

  孙震(洋话连篇):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各位同行交流,当然在媒体里面,洋话连篇算是一个小字辈,基本上是蚂蚁看大象,但是蚂蚁有的时候会做出让大象吃惊的事情。

  首先介绍我自己,我是北京电视台一个老员工,做了八年的导演,现在已经退出了北京电视台,独立运营一个公司,叫东方影视公司,这个公司是洋话连篇这个品牌的公司,这个公司已经完全独立于媒体的公司,专注地运作洋话连篇,我们历经了四年的发展,大概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从2000年3月在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播出洋话连篇节目,其实这个节目是一个很小的节目,每天只有15分钟,最开始洋话连篇在北京一套播出的时候,是每天晚上12点半播出的5分钟的节目,无法和一个频道相比,或者无法跟各位媒体集团相比,但是洋话连篇这个五分钟的节目,到现在为止,已经覆盖了全国大概将近60多个频道,固定在播出我们的节目,用发行了方式做播出。同时我们现在在北京拥有了15所自己品牌的学校,我们在北京每年培训的人高达14000人,在全国洋话连篇拥有16所培训学校和加盟区域,这种运作方式在业界比较的鲜见,我们称之为媒体的生态链的后延。在媒体的产业链方面,洋话连篇往前走了一步,尤其是和教育领域的结合。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各位媒体朋友交流一下。也许对各位台领导和媒体的运营商有很好的借鉴,将来也许可以做合作。

  洋话连篇创作之初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视节目,经过了四年发展,由于时代的特色,全国的教育在英语教育方面非常的失败,各位能不能告诉我,如果你们没有出国的话,有多少人可以保证说很好的英文?几乎是没有,我们在外地做演讲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在洋话连篇的电视系统包括我们的节目里提供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实际这个解决方案导致了一批人说很流利的英文,包括我自己,我自己也是洋话连篇的受益人,经过了四年的发展,我做了四年的英语教学和研究,我基本和英语的研究生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比他们强,因为我的口语很好。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一会儿你会看到我们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各位听听他们的发音,他们的感觉。

  实际最开始,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洋话连篇的故事始于这个胖子,怎么会走上这条路的?很简单,一开始我们台有一个改革,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国内遇到一个美国的来访代表团,我往楼下走,他们往楼上走,当时美国人见到我以后习惯性的点头,我对他们说了一句“How do you do”。我当时想了上大学的所有英语,我就会六句。第一次见面How do you do,第二次见面How are you,然后是yes,no,Thank you,Bye bye.当时被我们的领导一下子挖掘出来了,觉得这个人会说英文,请到会议室里面,我们经过了一轮谈判,因为我比较熟悉官场的哲学,当美国人提出恶劣的要求,他会很迟疑,我就说NO,我看他说得非常直截了当,看起来他觉得这个要求非常的正常,那么我就说YES,当时误导了我们的领导,当时领导觉得这个事情非小孙莫属了,然后就把当时跟美国公司的合作计划交给我,当时我是大眼对小眼,两眼默默相对,最后到能够说出流利的英文,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原因导致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不做一档非常好的英语节目,让别人非常的享受、愉悦,学一口流利的英文,这就产生了做洋话连篇的想法。基本上我们洋话连篇的特色,从电视节目中很容易可以看到,它的特点就是一中一外教学,同时生存英语10%的语言表达100%的英文,其实这些特点对大家来说好像有点摸不着头脑,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讲明白。

  中国英语教学最落后的一点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学成语言专家,可能各位都不理解。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美国人,一个语言很普通的人,他可能相当于一个语言专家的60%到70%的语言,因为他不会英美文学比较,可能不会古代英语的表达方法,这样的人占到英文100%的60%,如果说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想各位可能没有嫁或者是娶美国人。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只有10%的生活和他们相互接触,能够接触他们的生活,10%里英文就是你所应该掌握的,而不是语法加单词,要花掉我们十年的时间学所有的东西,这一点对于一个媒体的工作者找到这个规律,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媒体创新的精神所致,这方面也值得各位媒体的同行一起来骄傲。

  这个节目首先在2000年开始热播以后,我们的电视节目很快从每天晚上的0.0的收视率到0.6,这是在2000年的每天晚上12点半。应该说之后不久,我们就借助了几个非常快的机会,在北京有一个华尔街在2000年5月份进入中国,当时我们为他们提供广告服务,每个月的广告费四五千块,北京的广告费收得比较高。我们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到了企业运营的规律,包括国外这些人是如何去管理它的团队,包括怎么样运营学校,怎么提高服务质量,我们通过了半年的时间学会这么多的东西。但是学的也可能是30%到40%,到现在为止,洋话连篇在上一个月招生量首次超过了华尔街,我们成为北京市招生人数最多的口语学校,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从给别人做嫁衣到把嫁衣披到自己的身上。后期我们又开始了千店一校的计划。同时在北京做了很多的宣传、广告包括市场的计划,我们推延到外地去成为我们加盟连锁的基础,包括后来我们跟新浪合作的叫梦游美国教育娱乐平台,同时可以容纳五万甚至上亿的人进行游戏娱乐,是用英文做的。产业的后延链已经变得更长了,每一个项目都赚钱,不仅仅在北京这个市场上会是这个情况,其实在各地,比如安徽、福建,还有各个大中城市、中小城市,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我们能够把鲜活的英语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客户。我想可能这也是一个媒体延伸的功能,如果我们要求每一个媒体都能做这么细致的后延,其实这个工作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在四年的过程中感受很多,觉得把细致的产业化的工作交给一个媒体工作者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这样,就涉及到我们对人才大量的培养和挖掘,实际上在北京的优势比较好,我们从2001年开始,学校的竞争非常激烈,曾经北京有一个学校海外华人投资大概两个亿的人民币,到现在为止,这个学校只有一家,在国贸区惨淡经营,两个亿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相比之下,洋话连篇从五千美金启动的,与这个相比,我觉得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一方面可能各位都感同身受,自己的力量不要忽视,因为自己的媒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阵地,这一点可能各位比我的感受更深。

  现在的主题,我们是在做加盟连锁,这一点也是一个机缘巧合,一个媒体怎么把自己的企业和现代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呢?也是我们碰到很好的机会,碰到一个人才,我们公司有一个姓韩的副总经理,他是原来的SHARE公司总裁,要求他不能在房地产业继续做加工连锁,于是他找到我,由于这个机会,我们走上了特许加盟的道路。可能在近期,你们会看到洋话连篇还会涉足信托业,最近和北京的信托公司合作发一种信托,叫洋话连篇特许加盟信托,金额会达到一个亿。

  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和各个电视台,包括各个专业频道有更好的合作,不仅仅因为洋话连篇可能会有很好的商业模式跟各位分享,同时也因为我们可能有更好的产品跟大家一起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我想可能单纯靠媒体广告形式,是我们中国的特色,我们看到美国,包括我国的电视运营更多的是靠直接的消费者,通过机顶盒来收费,向每一个客户进行收费,欧美的电视广告比例上要比我们国家的媒体广告要少得多,在这一点上,在后延的产品开发上也非常的注重。比如像著名的迪斯尼,包括迪斯尼的英语,当然竞争不过我们的童言童语说洋话,在北京的市场上,我们看到迪斯尼出的自己的杯子,包括杂志等更多后延的产品,在本地市场媒体里有很好的机会开发自己的直接用户群。如果有洋话连篇这个商业模式做借鉴,各位选好一个点,用自己的媒体放大十倍或者是一百倍,取得的效果会非常惊人,可能一年的广告经营额给别人做嫁衣,可以做到1.5亿,但是如果给自己做嫁衣会做到2.5亿甚至是3亿,北京的广告总额是10个亿,但是当地的广告收益会到10亿甚至是更多的,在本地会有更大的市场。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我想各位会轻易地涉足到媒体的行业。洋话连篇15分钟的节目,涉足教育行业的英语口语,对各位的媒体经营做一个提示或者是借鉴。

  我们在前年评估值是7822万,我们今年做了一个评估,因为我们正在和我们潜在的投资者进行合作的洽谈,所以我们现在的评估值高达两个亿,这一点是北京市一个权威的评估机构给我们做的评估。我们现在在全国大概拥有30家的学校,我们拥有12万学员,这是我们在外地销售书的场面。我们在企业的基础上依托媒体建立了一个企业,发展了很多后延的产品,推出了自己的ERP系统,因为行业的生产型的ERP,包括用友、金蝶等很多,但是对教育做的ERP没有,所以洋话连篇进入了ERP的领域,叫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这是我们自己提出的。这是我们学校大概的样板,给我们的学校标识是橘色,我们的标是红色,我们对品牌非常的注意,不断地包装和保护我们的品牌,这是洋话连篇经营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洋话连篇除了媒体的力量,为什么会变化如此快、如此好,当然有北京的地缘优势作为支持,一个很重要的依托就是我们的产品做得不错。如果我们的酒很香,但是尝起来一点不好喝,没有人喝第二口。其实在北京,老百姓是高度精明的消费者市场,这一点和上海是非常一样的,但是上海是价格敏感的经营消费市场,北京不怕贵,就怕不好,如果这个产品的质量好,再贵也有人上,这一点由我们的教育体系来保证。

  比如我们的教学是一中一外,这是洋话连篇首创的,在全国是首创的。我们的教育特点是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在真实的美国环境中演出来,以这种方式很容易地让我们的学员融入学习中来,这也是从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吸取的一个经验,我们在电视中的情景应该怎么样说,用到我们的产品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煽动学员来指认这种方式。比如我们曾经发现这个问题,当同时跟我们竞争的学校用一个中国老师的时候,我们的学员会说不行,我要一中一外,为什么呢?外国的老师说的好听,但是我听不懂,中国老师说的清楚,但是发音不如外国老师的准确,这是中国的学生的朴素要求,也是我们对教育水平的不均匀导致的结果。当我第一次做节目的时候,我很害怕,所以我拉了一个外国人,由此创造了一中一外。当然还有一些辅助的特征帮助洋话连篇品牌的成功。从来我们大家的学习观念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洋话连篇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快乐学习的理念。我本人在做英语教育之前是做娱乐节目,我们做了四年之久的娱乐节目,最开始做新闻节目,但是新闻节目在北京地区是很敏感的,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压,所以后来我转做娱乐节目,做了娱乐节目以后没想到北京的管制很多,终于发现一个管制很少的领域就是英语教育行业,因为审片子都看不懂。所以很好玩的事情是这样,有一个发展的历史。我们在学校中鼓励快乐式的学习方法,没有快乐,就没有吸取,没有快乐,就没有提高,这是我们的一个教学特点,也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洋话连篇的学校成了北京白领的快乐集中营,每天下午五点他们准时记得到洋话连篇接受教育,这是洋话连篇客观上成功的重要保障。

  综合来说,给大家看洋话连篇的概念,经过了四年的时间,我们形成了电视节目加图书音像加连锁店的发展模式,接下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图书音像,洋话连篇有100多种品种的书,去年年底和全国最大的英语图书出版社外研社签订了2.5亿的协议,在五年当中,我们会得到持续稳定的7000万左右的利润,从我们的书籍出版中得到。

  洋话连篇的成功,第一是依靠媒体力量;第二依靠先进的外国的商业模式,就是媒体的经营;第三依靠我们成熟的产品体系,为了研发产品,我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这方面我们有跟各位媒体同仁一样熬夜加班的经历,希望下一步能够在全国做2000家以上的培训中心,到时候你们可能看到的是媒体业变身为教育业的巨头,也许洋话连篇会成功,也许有一天再看到我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商业模式的创建者,同样是依托媒体的力量。我想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被大家复制了,这一点,我也希望各位能够有所借鉴。

  最后想把一个小片子放给各位,这个片子可以让他们看到洋话连篇作为媒体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会不会比大学四年或者是在其它的教育机构培训出来的学生会更好一点。

  这是我们在去年家龙会上请的一个学生代表,这样的学生有很多,大概有将近30%这样的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准时上课或者是经常来上课,只要来洋话连篇上课的,我们都会保证他有这样的英文水平。

  这是我做的简短的介绍。谢谢。

  马勇(同一首歌):

  刚才大家看到是我们栏目简单的一个宣传片,首先我想说的是,每周五晚上16:30分中央电视台的三套有我们100分钟的节目。今天孟欣导演因为工作关系不能亲自做推介,首先我代表孟导以及《同一首歌》栏目组对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业界的同仁,对《同一首歌》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下面由我简单把我们栏目的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同一首歌》在2000年1月27日创立,当时是以经典歌曲回顾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经过四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兼具经典性和流行性,并且我们已经拥有了最丰富的明星资源,成为中国最大的演唱会的电视节目。这四年中间,我们走遍了全国的大江南北,而且也特别注重跟国际一些媒体的合作。比如我们做过中韩歌会,还有CCTV/MTV音乐盛典,以及最近刚刚做完的中日歌会,这些都是我们跟国际接轨的一个展现。同一首歌现在做的节目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努力在往主题化的方向靠拢,比如我们会选择一些国家的重大事件或者项目,来实现这种跨行业、跨媒体的节目制作。我们做过“为奥运加油”,两会的特辑,以及去年抗非典一系列的特辑。还有我们《同一首歌》一直比较关注公益事业,也做了很多公益性的演出,比如“有爱就有希望”的爱心大行动,我们先后救助过白血病的患儿、孤儿等等,“健康光明行”也救助过白内障的患儿,还有救助一些失学的大学生,这些公益性的事业,这种节目的制作也为我们栏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我们到现在为止,《同一首歌》已经做了将近300场演唱会节目,由于具有这种品牌的号召力和观众收视的忠诚度,可以说《同一首歌》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的精品栏目,而且已经唱成中国一流的音乐娱乐品牌。

  下面我想特别说明的,就是我们的收视率在中央电视台,尤其在我们所在中央电视台的三套节目中一直名列前茅,不久前我们做的《同一首歌》“走进香港”的大型演唱会,我们收视率达到3.14,我们平均收视率在2.0左右,可以说创造了三套节目近期的收视率最高纪录。还有一点,我们栏目在2002年,在我们台和我们台广告部的支持下,也是在这个地方做了我们的广告招标,当时创了6560的天价,这次广告招标的成功是作为文艺类电视栏目又创造了中国电视的一个记录。

  由此可见,《同一首歌》利用我们自身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吸引很多商家,商家通过中标促进了企业文化自身的发展,也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可以说做到了双赢。《同一首歌》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完成从产品到名牌的这种过渡。从品牌价值方面看,已经是比较成熟。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再进一步提升挖掘或者经营《同一首歌》品牌的含金量,在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孟导的亲自主持下,我们召开多次品牌的研讨会,专门讨论我们能不能把《同一首歌》的品牌做的更大、更强。我们怎么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化或者是市场化,我们怎么能够尽可能多的满足全社会以及更多观众的需求。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同一首歌》如果继续单纯作为一个栏目加以经营,我们能做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如果这样长久下去,我们的品牌价值肯定会出现这种持续的萎缩。我们意识到的这样,我们《同一首歌》要突破旧的规则,努力探索新的游戏规则,促进这个品牌不断地向前发展。

  我们跟一些策划班子、专家达成一个共识,《同一首歌》以后必须走的就是品牌栏目的产业化运营,必须通过产业化建立起一个多经营支点,立企业模式,超品牌发展经营的管理机构。《同一首歌》有最好的中央台资源和平台,我们过去有很好的品牌基础,我们也完全有信心做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完全有条件成为影响音乐行业标准的一个娱乐品牌。

  今天我们特别高兴能够参加咱们这次年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年会,通过史坦国际,为我们和在座的各位建立起一个很好的桥梁,希望我们的栏目能够帮助企业来传播他们的品牌,为企业打造资深的企业文化形象,同时也可以做到让企业支持我们,让企业用你们的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企业资源化为我们的新鲜血液,共同打造《同一首歌》产业化的品牌。希望通过这次年会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寻求更多的发展,做到我们大家共同的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的双赢,谢谢大家。

  夏伟民:

  我们公司主要做少儿平面出版发行这块,如果大家在教育领域或者说卡通领域有什么想合作,我们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今天很高兴中国传媒论坛年会能够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未来的计划,也希望能够和在座的各位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们公司的使命关注成长、维护教育。我们主要读者对象是7到12岁全国的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对他们来说我们公司的使命就是争取提供给他们最优质的儿童读物,包括音像、平面,其它的网络产品。

  我们公司现在已经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小学学校的直销体系,覆盖全国72个城市,13000多所小学,我们公司的前身是中国最大的少儿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期刊部,我们设立六个读物,在座小时候读过《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还有《中国卡通》、《中国少年儿童》,总共六个刊物,还有一本新创刊的刊物是《大苹果》,七本刊物的总发行量150万册,在全国小学的年龄段读物中我们占的份额最大,我们覆盖13000多所小学是什么样的概念?全国小学12万所,城市小学3万所,我们覆盖了将近40%多一点。我们在经过四年的努力,现在建立这么大的直销体系之后,最近又代理了其它一些著名品牌的儿童教育产品,像迪斯尼的神奇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学校分销我们是总经销,还有探索频道。同时我们公司准备建立一个网站,叫做六一国际儿童俱乐部,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授权实行中国儿童英语测评的网站,孩子们可以在网站进行测评,发一个英语证书的考量,我们想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儿童读物的供应商和发行商。

  中国儿童的现状是什么呢?因为我做儿童的产业已经有四年了,中国儿童的事情可以用三个“要”来做的,讲起来是最重要的,做起来是次要的,忙起来是不必要的,对传媒来说,儿童的传媒在中国的传媒是比较响的,在成人的杂志、报纸、网络、电视比是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但是发展的空间是最大的,大家都认为在中国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在前面几年一直非常低调地进行扎实的以发行为主的工作营销体系,到现在做到全国第一。

  中国儿童的少儿少年读物的现状很简单,就是一个定价很低的杂志为主,主要是以教育为主,以德育为主的内容,发行手段过去是依靠教委的强行征订、摊派,现在对教育的收费查得比较紧,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我们市场化运作的直销体系来说,我们的空间更大了。

  现在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在这里把公司推介出来,希望和大家合作。我们战略发展的第一点,继续扩大我们直销体系网络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现在有72个制约基本刊物的发行,2001年会到100城市,一万三千所小学,我们的目标是30000所小学,都能够直接定到我们公司所发行的刊物,同时我们还会建立六一国际儿童俱乐部,以当地城市发展的站点为依托,建立六一国际儿童俱乐部,这个俱乐部能够和各位有良好的品牌合作、培训,包括孙总刚才提到的洋话连篇英语的培训,可以进行很好的结合,同时我们还要建设一个网站,通过网站设立我们的俱乐部的增值服务,因为中国儿童的网站,把这个网站建立成为中国儿童主流网站的品牌,我们的网站是和台湾合作,是台湾最好的儿童软件的供应商,他们也会在我们的网站上出现。

  我们公司是从媒体来讲是做儿童媒体,从我们的定位来说,做最好的儿童读物的供应商和发行商,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如果有良好的优质的品牌资源、教育资源,我们认为我们覆盖全国的直销网络会给大家更多的合作空间。希望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和我保持联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