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现象”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 |||||||||
记者李银雁潘丽华百色报道在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研讨会,于8月14日至15日在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策源地广西田东县召开,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蒋省三在研讨会上指出,县域经济是国
加快县域经济,有助于扩大农民就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助于缓解县乡两级财政困难,进而对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县域面积非常大,各县域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条件、市场完善程度,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放程度都不相同,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蒋省三说,一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农民负担增加和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九五”期间,我国的农民收入增幅逐年递减,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为9.0%,而2000年仅为2.1%,“九五”后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4%,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7.2%,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只是后者的一半。与此同时,由于县乡财政入不敷出,导致基层政府对农民过度征税,农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急剧膨胀,农民总体负担急剧增长,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是县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艰难。县和县以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劳动力流动、乡村人口迁移、推进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非农就业主体的乡镇企业增长缓慢,成了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亟待优化。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经济“软环境”上,包括法律的执法问题、行政审批程度繁杂等,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硬环境”也亟待改善。因此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就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燃眉之急。 在会上,蒋省三充分肯定了广西田东发展模式。他认为田东县作为百色起义的策源地,从1995年到2003年间,经过八年的艰苦探索奋斗,从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逐步成为新兴的桂西强县。据统计,从1995到2003年,田东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GDP从9.83亿元增长至20.30亿元,年均增长17.5%。财政收入从1995年的8524万元增长至2.7亿元,年均增长12.4%,高出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田东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欠发达县域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田东现象”。 蒋省三说,同样是西部地区,同样是贫困县,田东做法和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总结,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新路子。 |